中汽中心:加强电磁、充放电、热管理验证,防范安全风险
来源:观察者网
2025-04-26 10:59
会上,中汽中心新能源检验中心发布了《新能源汽车电安全技术年度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分析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技术发展趋势,介绍了包括“充电、电磁、功能、高压、电池、消防”六个维度的NESTA电安全技术验证体系。
其中,“高压大功率快充”“组合辅助驾驶”“极限驾驶”“汽车雷击”等验证项目,首次被列入《报告》研究范围,相关测试指标普遍高于现行的国家标准。
《报告》指出,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加剧,部分新技术没有得到充分验证就已经量产上车,为行业发展留下安全风险隐患。
为解决上述问题,中汽中心新能源检验中心针对电磁安全、充电安全与品质、热管理品质等专项领域,发布了“汽车电磁防护技术验证(EMTA)”“新能源汽车充放电技术验证(CCTA)”“高品质充放电技术验证(Premium Charge)”“高品质热管理系统技术验证(PITMS)”等验证品牌。
据会议介绍,我国道路电磁环境存在超过100种复杂电磁场景,复杂程度已超过欧美现行标准。在新能源汽车电磁抗扰方面,汽车电磁防护技术验证(EMTA)在辅助驾驶电磁安全、整车电磁畅行、人体电磁健康三个方面,验证车辆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电磁安全。
在充电方面,中汽中心新能源检验中心面向整车企业及桩企推出CCTA与Premium Charge两套验证品牌,覆盖安全性、兼容性、极限充电等不同维度评价级别。
在整车热管理能力方面,针对纯电及混动(含增程)两种动力系统,中汽中心新能源检验中心提出了关于热安全、舒适性、功能安全、能耗四个维度的高品质热管理评价方案,考察了热管理系统在极端工况下的最大极限负荷能力、安全冗余配置、车内气候舒适性、NVH舒适性,并对全场景下的系统能耗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在技术标准方面,中汽中心新能源检验中心与德国莱茵TÜV大中华区达成合作,在充电技术、电驱电控、能源系统等方面共建技术标准,推动电安全技术验证跨国互认,旨在提高中国车企出海效率。
此外,中汽中心新能源检验中心与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奇瑞股份星途汽车达成合作,共同推出针对新能源车型的“组合辅助驾驶险”“电安全专项险”等保险产品,填补行业的空白。
中汽中心新能源检验中心总经理高继东表示:“NESTA、Premium等系列验证品牌从‘合规性测试’走向‘品质化评价’,在坚守安全底线的基础上,稳步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