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购车:敏感、颜控,更爱智舱

来源:观察者网

2025-05-20 15:21

【文/观察者网 张家栋 编辑/高莘】

5月20日,消费者洞察与市场研究机构J.D. Power(君迪)正式发布2024年中国车市95后群体洞察报告。

该报告包含95后群体购车决策过程中的十大特点,通过购买与战败原因的交叉验证,结合年轻群体对于目前产品质量与设计的体验评价,进一步推导出针对年轻人的产品分级管理策略与策略中的核心关注点。

研究报告显示,当前新能源汽车消费渗透率已经突破50%,95后在新能源车市中占比26%,成为关键购车群体。

J.D. Power表示,该人群购车价虽低于市场均值,却逐年攀升,相较于燃油车市场,95后消费者对新能源领域的消费支点效应更为突出。

在报告中,J.D. Power总结出多点95后消费者购车的趋势变化,其中,在产品信息获取、购车驱动因素、服务接触体验等方面变化较大。

产品信息获取方面,95后的信息获取渠道从线下转至线上,研究显示,95后对专业汽车网站、短视频、种草平台的使用率高于其他年龄段,而对品牌官网的使用率则为全人群最低。

文中图片均来自J.D.Power

渠道偏好与内容需求的变化,将迫使汽车厂商重新构思其营销策略,转而将“去权威化”和“社交化体验”作为营销核心方向。当前很多“爆火”营销案例,通过弱化品牌权威感、强化用户参与度的策略,构建起用户认可的情感联结。

在购车驱动因素方面,产品颜值、操控以及先进配置等因素对于95后的影响更大。这些因素在作为车企核心卖点的同时,也是造成“战败”(即未转化为成交)的主要风险点。

例如,在“操控”上,95后的抱怨集中在方向盘调校、底盘反馈、刹车系统等基础性能的性能不佳与异响/噪音类别,反映出其对驾驶品质的敏感度提升。在“颜值”上,95后更为敏感的点则在于车身线条(引擎盖的造型、车顶轮廓线的造型)、后备厢/背门的造型、车轮/轮胎的设计、全景天窗等因素。此外,报告还发现95后对智能座舱的偏好已经超过辅助驾驶。

在服务接触体验方面,95后则对于效率和透明度有着较高的要求。研究显示,若服务节奏拖沓,95后的满意度会明显降低。同时,95后对“透明度”要求也更高,一旦在购车过程中遇到“没有告知额外的费用”的情况,其对于品牌的好感度会明显低于行业平均值。

J.D. Power表示,这一代消费者对“时间价值”与“信息透明”极度重视,信息数字化、过程透明化,将成为车企与年轻消费者群体建立信任的基本动作。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张家栋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中国提出需求,俄方愿保障:就差技术方案了”

“比美国先进20年,但中国稀土业要居安思危”

俄美元首通话超2小时,俄乌停火谈判有戏?

“特朗普的耳朵成了关键战场”

“法国情报部门让我干预大选,我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