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通人性”的自动驾驶能降低事故伤害
来源:观察者网
2025-05-21 11:15
【文/观察者网 周盛明 编辑/ 高莘】据《金融时报》5月20日报道,美国一项研究表明,若自动驾驶汽车在遇险时能更像人类一样做出反应,将能在交通事故中减少人员伤害,从而提升安全性。
据悉,该研究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由中国和美国的研究人员共同撰写。研究指出,当自动驾驶汽车在评估多个危险因素的整体影响时,采用“社会敏感性”策略能显著提升对易受伤害群体的保护效果,这些群体包括骑自行车者、行人和摩托车驾驶员。
这项研究的背景是,特斯拉、谷歌旗下的Waymo以及亚马逊的Zoox等科技巨头正在加速推进自动驾驶汽车的落地。
由于自动驾驶汽车依赖多种传感器和自动化软件,所以最终目的是实现全无人驾驶。但是随着自动驾驶汽车的使用日益普及,其伦理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关注。
由此,科技公司必须训练自动驾驶系统能在现实中迅速应对各种道德困境——比如当事故不可避免时,应与何物发生碰撞。
据悉,研究表明,人类的行为方式为自动驾驶应对伦理挑战提供了有效支撑。
研究表示:“我们基于社会关怀和符合人类认知逻辑的编码方式,使自动驾驶汽车在伦理决策中展现出社会敏感性。这种社会敏感性有助于自动驾驶汽车更好地融入当今的交通环境。”
所谓“社会敏感性”,包括像人类驾驶员一样,能够察觉特定道路使用者的脆弱性,并判断在发生碰撞时谁更可能受到严重伤害。
该思路的灵感来自于人类的思维模式——研究人员借助神经科学和行为科学的证据发现,人类通过“认知地图”来理解环境并相应调整行为。
据悉,研究人员将这一理论应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决策系统“EthicalPlanner”。结果显示,该系统和人类行为模型结合后,能使所有道路使用者面临的整体风险降低26.3%,对弱势使用者的风险则降低了22.9%——相比单独使用EthicalPlanner效果显著更佳。
具体到碰撞情景中,该研究模型能够将所有道路参与者所受伤害减少17.6%,对弱势群体的伤害减少幅度高达51.7%。自动驾驶车辆内部乘员的受伤程度也下降了8.3%。
据悉,自动驾驶的伦理问题此前就被业内所关注。欧盟委员会任命的一个独立专家组曾呼吁,应为自动驾驶汽车编程,确保“风险的公平分配以及基本权利的保护,包括弱势道路参与者的权利”。
麻省理工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丹妮拉·鲁斯(Daniela Rus)表示,这项最新研究论文回应了一个关键问题,即“如何建构自动驾驶汽车的行为模型,使其既安全又具备社会敏感性”。
鲁斯(Rus)补充道:“该研究提出的框架,为自动驾驶汽车在复杂、多参与者的情境中行驶,提供了可行路径,使其具备对不同道路使用者脆弱程度的识别能力。”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