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化出海:中国汽车零部件厂商在泰国翻三倍
来源:观察者网
2025-05-21 11:20
【文/观察者网 周盛明 编辑/ 高莘】
据日经中文网5月20日报道,中国汽车相关企业正在泰国扩大构建供应链,总体企业数量近些年来已经翻了3倍。
报道表示,由于欧美关税的影响,中国汽车正在以泰国为基地,发掘亚洲市场的需求。据悉,比亚迪、长城等20多个中国汽车品牌已经进入泰国,其中一部分中国车企也开始了电动车在泰国的本土化生产。
受此带动,整车生产所需的配套零部件企业也在加速落地泰国。
在距离泰国首都曼谷约2小时车程的泰国经济特区“东部经济走廊(EEC)”,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正在加紧施工,而电池企业“欣旺达电子”就是其中之一。
日经中文网
据悉,欣旺达计划投资超过10亿美元,在泰国建造电动汽车锂电池生产基地,该工厂预计在2025年内启动量产。值得注意的是,该工厂将从电芯开始生产电池包。泰国政府的相关人士对此表示期待,他们称:“这或将成为东南亚第一座从电芯开始生产的电池工厂。”
欣旺达在泰国的投资只是中国汽车零部件厂商出海的其中一个缩影。日经中文网表示, 除欣旺达之外,其他中国大型电池企业也相继出海泰国。
例如,中创新航、国轩高科和蜂巢能源科技均在泰国建设了工厂,部分企业已启动本地化生产。此外,宁德时代也与泰国国家石油公司达成协议,双方将共同建设电池包生产工厂。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出海趋势不止于电池企业——汽车零部件公司宁波拓普集团于4月中旬宣布,将在泰国投资最多3亿美元建设新工厂。宁波拓普还表示,泰国工厂的产能还将服务海外客户。
“许多中国企业自2018年前后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以来,开始加快将工厂迁往泰国的步伐。”日经中文网表示。
根据调查公司MarkLines和泰国政府等的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3月,由中国企业出资设立的汽车相关零部件泰国本地法人数量已达165家,是中美摩擦全面升级前的2017年底的3.4倍。 此外,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中国企业在泰国等东南亚设立的法人数量截至2023年超过7000家,并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同年,中国对东南亚的直接投资额也超过250亿美元,刷新了历史最高纪录。
日经中文网
日经中文网表示,自1960年开始,日系车企和零部件企业就已经开始在泰国建设生产基地。目前,日本车企在泰国的相关供应商已经达到了1400家。
“中国企业几乎不使用日资车企建立的供应链,(他们)正在试图构建新的产业结构。”日经中文网表示。
泰国大型汽车零部件制造商Thai Summit Group的高管指出,“中国供应商提供的零部件具有成本竞争力,日系车企也可能转向使用这些零部件”。
报道分析称,虽然丰田、本田等日资车企仍在泰国保持着7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该数据在中国企业的强势进攻下持续下滑。
“如果中国企业在当地不断扩大供应链,其竞争力将进一步提高,日系车企的优势地位有可能会更加动摇。 ”日经中文网评论称。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