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戏+非遗+赛事,文旅融合的“印江作业”如何抄?

来源:观察者网

2025-05-22 14:21

【文/观察者网 王勇 编辑/赵乾坤】

村戏嘹亮、非遗多姿、赛事火热……近年来,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下称:印江县)用最质朴的泥土,叩响文化自信与乡村振兴的时代强音。从田间到舞台,从村寨到京城,印江“村戏”以“草根文化”为支点,撬动了文旅深度融合的新格局,让传统艺术焕发出时代光彩。

5月20日,印江县在京举行文旅推介活动,印江县县委书记秦会刚表示,印江县肩负着“深化文旅体融合,打造‘多彩贵州’文旅新品牌”的重大使命。目前正着力将印江建设成为令人“心旷神怡、心驰神往”的旅游热地和“全业融创”的产业高地。

一台“村戏”,唱响文旅高质融合发展序曲

在印江文旅推介会现场,观察者网看到,一群身着土家族盛装的演员和非遗传承人,踩着的鼓点翩然起舞,他们手中的红伞翻飞如蝶;极具神秘色彩的傩戏宛如自远古而来的无字史诗;土家族姑娘“哭嫁”的场景感染力十足……与其说这是一场演出,不如说这是在展现印江土家族苗族先民们流传下来的真实生活场景。

印江傩戏观察者网

“村戏”不仅是印江的文化盛宴,更是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印江县副县长田姣对观察者网介绍,“‘村戏’承载着印江的历史记忆与民俗风情。印江的‘村戏’种类很多,花灯戏、非遗傩堂戏、民俗戏曲等等。”

“从去年底到今年5月中旬,大概半年多时间,相关视频全网播放量突破了6.5亿人次,话题浏览量达5.3亿次,这种‘流量奇迹’背后,是‘村戏’对文旅产业的深度撬动。” 田姣说,“我们还有很多非遗手工项目如扎染、古法造纸等,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都能够参与体验。”

近年来,印江将传统文化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场景,吸引了大量海内外游客,特色文创及农产品销售额同比大幅增长。 “在印江,游客既能看戏,又能吃喝玩乐,还能欣赏绝美的梵净山风光。” 田姣介绍道,“在游客消费方面,2025年第一季度同比去年增长了30%左右。今年以来,印江县仅梵净山西线就接待游客6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25亿元。除了国内游客,还有来自德国、加拿大等外籍友人到印江旅行打卡。”

摆下擂台,传统文化在同台“PK”中被活化

印江县地处梵净山西麓,有土家族、苗族等28个少数民族在此聚居,东西南北文化差异较为明显,民俗和非遗文化十分丰富。

针对非遗的传承、保护与利用,田姣说,“印江县有市级非遗六种、县级非遗二十多种。近年来我们不遗余力地将遗落在民间的文化挖掘出来,进行整理、包装,做成文创产品,比如红纸伞、小挂饰、书签、扎染服装等,然后推向市场,受到游客的广泛好评和喜爱,尤其是在一些‘村戏’活动现场,地摊上的非遗文创商品经常被游客抢购一空。”

印江扎染观察者网

在旅游吸引力层面,“村戏擂台赛”是当之无愧的“流量之王”。田姣介绍,擂台赛以镇为单位,各自从民族文化里挖掘素材编排歌、戏、舞、杂耍等曲目,进行同台PK,通过五轮对决一争高下。“这样的场面常常引来难以计数的游客围观,现场观众大饱眼福的同时,欢呼声此起彼伏。”

以“擂台”为形,以文化为魂,印江县广泛挖掘乡村人才,鼓励村民自愿报名参与表演,各村镇自行编排竞演曲目,展现出印江县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无限魅力。田姣说,“以前都是专业演员表演,现在完全是本地老百姓踊跃参与,包括我们的非遗传承人上台表演,不仅圆了自己的梦,也把最真实最原始的民族文化展示、传承下来,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游客的认可和点赞。”

“乡”当好耍,“文体旅融合在这里肉眼可见”

在印江县文旅宣传册上,印有“梵净西游记·印江有好戏”、“乡”当好耍等宣传语,这也是该县“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生动体现。“除此之外,印江县还通过一场场民间体育赛事激发了游客互动参与的热情,像羽毛球赛、篮球赛、自行车挑战赛以及梵净山登山比赛等等,这些活动非常受大家欢迎,所有人都可以报名参加。”田姣说,“除了常规赛事外,我们还会在一些大众赛事中融入属于本地文化特色的东西,为大家提供互动式、沉浸式体验,无论是否参与比赛,游客都能找到可以休闲玩乐的方式。文体旅融合在这里肉眼可见。”

梵净山印江文旅

相关资料显示,5月11日,“梵净西游记·印江有好戏”2025年第一届梵净山西线“登山见未来”登高赛火热开启,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沿着千年古道奔向云雾缭绕的梵净山巅,这场集体育竞技、文化体验、生态旅游于一体的活动吸引了1500余人参与。

“梵净山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山,也是我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201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田姣介绍,梵净山登高赛让选手们在征服云端赛道的同时,尽情领略梵净山的壮美风光和沿途的历史文化遗迹,将苍翠群峰、千年古刹尽收眼底,实现了体育竞技与生态旅游、文化体验的完美结合。

近年来,印江积极探索“文化+”“体育+”模式,让文化的魅力、体育的活力、旅游的潜力充分交融。“除了自然风光、非遗文化、体育活动,我们还有红色文化、古树文化、茶文化等。”田姣说,未来,我们将持续推进文旅融合,在传承和保护地方文化的同时,进一步增进本地群众与家乡、游客与印江情感上的交流、文化上的互动;创新布局周边旅游和文化业态,不断在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消费模式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推动旅游综合效益实现更大提升。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王勇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两名以色列驻美使馆人员遭枪杀

贴脸开大!特朗普白宫“伏击”南非总统

CIA高官又上头:首要任务,中国

“彻底失望!进一步退十步,24小时不到就背弃我们”

硬搬新加坡组屋抹黑中国,美使馆大翻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