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注“数字游牧民”填补中国客源空缺?泰国旅游业战略转向

来源:观察者网

2025-07-03 18:37

【文/观察者网 邓军 编辑/赵乾坤】

面对传统客源市场疲软,泰国正将旅游复苏的希望从传统度假客群转向一个持续增长、高附加值的细分市场——“数字游牧民”。

据美国旅游行业媒体Skift报道,泰国国家旅游局(TAT)近期针对外国“数字游牧民”发起一项新倡议,计划将曼谷、清迈和普吉岛等风景优美、社区氛围浓厚的中心城市,推广为理想的远程工作目的地。此举旨在填补因中国游客锐减造成的显著空缺。

国际咨询机构MBO Partners于2021年曾做过一个关于《继续寻找数字游民》(The Digital Nomad Search Continues)的调查,显示大多数数字游民持续他们生活方式的时间不会超过三年。

旅居泰国的中国“数字游牧民”向观察者网反馈称,“数字游牧民”生活看起来自由、时尚、有国际范儿,但面临的问题和付出的代价也不小。

全球“数字游牧民”数量有望达到6000万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数字游牧民”概念源于日立公司前首席执行官牧本次雄(Makimoto Tsugio)与英国人大卫·曼纳斯(David Manners)于1997年合著的书籍《Digital Nomad》。该书预言,未来的劳动力将由通过技术在国外接入工作的环球旅行者构成,技术进步与人类探索意愿的结合将使劳动力更具流动性。

近三十年来,随着便捷Wi-Fi等在线资源的普及,这一趋势呈现加速发展态势。越来越多的“数字游牧民”摆脱了传统工作地点的束缚,得以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实现工作与休闲的动态平衡。

视觉中国

旅游信息网站A Brother Abroad的调查估计,2022年全球“数字游牧民”创造的经济价值高达7870亿美元。美国市场调研公司Demand Sage于2024年10月发布的数据则显示,全球约有4000万人以“数字游牧民”身份工作。

另据世界青年学生教育旅游联盟预测,到2030年,全球“数字游牧民”数量有望达到6000万。在中国,这一群体规模也在逐步扩大。

近年来,生活成本相对较低且拥有丰富自然景观的国家和地区,正日益成为全球“数字游牧民”的理想落脚点。

重重挑战下,泰国向“数字游牧民”抛出橄榄枝

泰国国家旅游局国内营销集团发言人向Skift表示:“数字游牧民和远程工作者在泰国旅游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这是一个全球范围内持续增长的市场,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

该发言人进一步补充道:“这一细分市场的消费能力较强。”

报道称,泰国国家旅游局发起此项倡议,旨在应对当前旅游业复苏乏力的局面。

官方数据显示,2025年1月至6月初,泰国接待国际游客逾1500万人次,较去年同期下降近3%。中国游客数量锐减是主因。鉴于此,泰国官方已将2025年中国游客预期下调至670万人次,与去年持平,远低于疫情前1100万人次的峰值。

曼谷考山路露天市场 视觉中国

值得关注的是,泰国宪法法院于7月1日宣布暂停总理佩通坦行使职权。

作为泰国历史上第二位女性总理,佩通坦自就任以来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其在经济刺激与旅游业复苏方面推出一系列举措,包括积极推动延续中泰互免签证政策,并着力重建中国游客对泰国安全的信心。

旅游业贡献了泰国超过10%的GDP及大量就业岗位。尽管旅游业下滑趋势在佩通坦停职前已存在,但此次事件增加了行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尤其对其最重要的客源市场——中国的影响较为显著,加剧了市场担忧。

观察者网从国内多家出境游企业人士处获悉,目前其泰国市场业务暂未受到佩通坦停职事件的直接影响,后续影响仍在持续观望中。

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国际研究所所长杨劲松向观察者网分析指出,泰国总理停职后,该国旅游业或将面临政策连续性方面的挑战(如旅游便利化措施的可持续性、部分项目的执行);同时,旅游安全等因素也可能引发部分中国游客担忧,产生观望情绪;对中国旅游企业而言,前期投入及现有合作关系、合作项目也可能面临挑战。

为何将曼谷、清迈和普吉岛列为“主要目标地区”?

泰国《国民报》援引统计数据报道称,2025年1月1日至6月22日,共有217万中国游客到访泰国,较去年同期下降4.24%。中国曾是泰国最大的入境旅游客源国,但如今已落后于马来西亚。

为弥补中国游客缺口,泰国正寻求吸引规模虽小但价值较高的“数字游牧民”群体。那么,泰国国家旅游局为何将曼谷、清迈和普吉岛列为该倡议的“主要目标地区”?

数字游民平台The Nomad Hive此前公布的2024年全球十大最佳“数字游牧民”目的地排名中,清迈荣登榜首。

skift的报道称,泰国国家旅游局发言人表示,这些地区在数字游牧社群中认可度高、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有效利用当地空间作为共享办公场所,是该倡议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关键环节。

例如,清迈的Alt ChiangMai和Alt PingRiver等地提供配备高速网络、共享厨房及休息室的带家具住宿;在曼谷,文化气息浓郁的窄巷Trok Dilokchan正被打造成适宜工作的社区,兼具步行便利性与鲜明文化特色;在普吉岛,旅游局着力推广Ko Lon和Ko Naka Yai等岛屿,因其融合了宁静环境与必要的数字基础设施。

报道还提到,泰国国家旅游局正与区域旅游服务商合作,设计契合其“泰国五大必体验”战略(品尝地道美食、学习手工艺、购买手工艺品、探索自然、寻求宁静)的特色项目,旨在刺激并提升“数字游牧民”的消费水平。

普吉岛海滩露营 视觉中国

Skift分析认为,泰国旅游战略似乎正经历转变——从单纯关注游客数量转向更重视游客消费金额及其与目的地的连接深度。泰国国家旅游局发言人表示:“该倡议运用内容营销策略提升知名度,强化泰国作为‘满足数字游牧生活方式的终极目的地’形象。”

尽管清迈等地的显性生活成本(交通、住房、饮食、医疗)相对较低,但一些隐性“成本”和问题亦不容忽视。

一位在清迈的中国“数字游牧民”许女士向观察者网介绍,首要挑战是签证问题:旅游签证仅允许停留30天,单次入境最长停留180天的“DTV签证”适用条件相对严格(仅限居住泰国、为外国雇主远程工作者申请,持证者不得受雇于泰国企业或服务泰国客户),教育签证年费用约2至3万元人民币,不少中国“数字游牧民”需每三个月进行出入境周转,颇为不便,而且入境被拒的游客数量正在逐渐增加。其次,语言沟通有时存在障碍,当地年轻人虽多通晓英语,但处理复杂事务仍需专业翻译协助。此外,当地虽有Lazada和Shopee等电商平台,但其商品种类丰富度和配送速度均不及中国的淘宝、京东。再者,深层次的孤独难以排解,如工作遇到挫折时没有同事可以吐槽,生病发烧时没有朋友可以照顾,更害怕一闭眼就是无边的空虚感。最后,泰国经常会出现政局不稳、社会动荡的情况,这对外国人的人身安全而言,也是一个挑战。

尽管清迈存在局限并非尽善尽美,但许女士认为,对于厌倦高压生活的人而言,短期体验一下“远程工作”的感觉,清迈仍不失为“数字游牧民”一个值得考虑的替代选择。不过,就长期而言,泰国可能并不是中国“数字游牧民”的理想的目的地。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邓军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这个前苏联国家正在外交大转向:愿深化对华关系不设限

“美国已解除这项对华出口禁令”

家乐福CEO放话:对中国小包裹,要学特朗普征税100%

“2027年起,整个产业将拱手让给中国”

“不如申请成中国一省” ,德国锂企竟如此激将欧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