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组委:涉奥人员来华期间,应全程佩戴口罩

来源:观察者网

2021-12-23 11:08

(观察者网 讯)12月23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防疫政策及相关筹备工作,并答记者问。

北京冬奥组委专职副主席、秘书长韩子荣。图自中国网

北京冬奥组委专职副主席、秘书长韩子荣介绍,12月13日,北京冬奥组委与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共同发布了(第二版)《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防疫手册》,为所有利益相关方参与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制定了防疫准则。我从《防疫手册》编制的背景、过程以及防疫基本原则三个方面,向大家作一个简要介绍。

一、《防疫手册》编制背景

在新冠疫情背景下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防疫安全工作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

一是中国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实施“动态清零”防疫政策,这一做法有力保障了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确保了国内公众健康安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必须坚决执行中国政府的防疫原则要求,守住社会疫情防控安全底线。

二是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特别是奥密克戎等变异毒株的传播,给全球疫情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冬奥赛时,将有大量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涉奥人员来华,人流聚集增加,出现一定数量的阳性病例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在上述背景下,我们与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共同制定发布《防疫手册》,其中的防疫内容首先要符合办赛需要,体现“以赛事为核心,以运动员为中心”,确保赛事正常运行。同时又要符合中国疫情防控原则要求。我们希望各利益相关方都能严格执行《手册》的防疫规定,共同应对新冠疫情挑战,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确保参赛各方安全,确保主办城市安全,确保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安全顺利举办。

二、《防疫手册》编制过程

《防疫手册》的编制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北京冬奥组委独立编制阶段。今年上半年,我们启动了《防疫手册》编制工作。围绕坚定不移如期办赛的目标和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明确了“简化办赛、疫苗接种、闭环管理、有效处置、防控一体化和统筹兼顾”六项总体原则。9月中旬,经过多轮征求各方意见,完成了针对6类利益相关方的6本防疫手册,并提交国际奥委会研究审议。

二是与国际奥委会共同编制第一版手册阶段。10月上旬,我们与国际奥委会召开了三次视频沟通会,明确了手册编制时间线和编制框架,同意将6本手册精简为运动员、随队官员和其他利益相关方两本手册,确定了强化疫苗接种、远端防控、闭环管理、核酸检测和应急处置等重大原则。随后,密集召开了9轮磋商会,对手册文本进行逐项讨论审议,双方达成共识后于10月25日同步对外发布。第一版手册发布后,我们面向各利益相关方召开了9场吹风解读会,各方总体表示理解认同。在近期举办的国际测试赛中,我们严格按照赛时防疫标准和要求做好防疫工作,《防疫手册》经受住了实战检验,防控措施行之有效。

三是与国际奥委会共同编制第二版手册阶段。11月5日起,我们围绕手册修订工作,与国际奥委会召开了14次磋商审议会,在保持第一版基本框架内容不变的前提下,吸纳各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建议,结合测试赛中发现的问题,对赛前防疫政策、既往感染者审核、核酸检测流程、利益相关方目的地清单、无症状感染者隔离设施标准等具体措施及相关细节进行细化完善,使手册更具操作性。12月13日,正式对外发布第二版《防疫手册》,随后召开了6场吹风解读会,逐一回应各利益相关方具体关切。

三、《防疫手册》基本原则

《防疫手册》提出6项原则:

一是疫苗接种。疫苗是降低感染传播风险、保障赛事安全举办的关键手段。除个别运动员和随队官员可医学豁免外,其他所有涉奥人员需要在来华至少14天前完成全程疫苗接种,才可以免除集中隔离,进入闭环管理。鉴于当前全球疫情形势的复杂性,我们特别建议所有涉奥人员能够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

二是闭环管理。闭环管理是一种特殊管理方法。闭环内来华涉奥人员和国内直接服务外方的工作人员需要每日进行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在闭环内酒店或冬奥村集中住宿,只允许乘坐冬奥专用车辆往返指定闭环场所,不得与闭环外人员接触,更不得与社会面接触。

三是建立新冠联络官机制。所有来华参加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国际组织均需设置新冠联络官。新冠联络官的职责是与本组织成员保持密切联系,确保相关组织成员了解防疫手册内容,协助其完成来华前各项准备工作,并做好疫情应急处置等相关协调工作。

四是检测、追踪与隔离。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闭环内人员每日进行核酸检测,如检测和复检结果为阳性,须接受隔离或治疗,并按照手册规定的流调标准和密接判定标准,了解感染者行踪轨迹尽快锁定密切接触者,采取果断措施阻断传播链。

五是减少接触。在人群聚集、空气流通较差的空间,人员密切接触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较大。手册规定要最大限度减少社交活动,并时刻佩戴口罩,尽量避免密闭空间长时间停留、人群聚集和密切接触。

六是提高卫生意识。涉奥人员来华期间,应全程佩戴无呼吸阀的N95/KN95/FFP2口罩或同等标准的医用防护口罩。要勤洗手、勤消毒,尽可能使用免洗手消毒剂。提倡为运动员鼓掌加油,不建议唱歌和呐喊。建议尽量避免使用共用物品,或在使用前进行消毒。房间定期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为做好冬奥会疫情防控工作,确保赛事安全、人员安全,下一步,我们还将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宣传培训。请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各国家(地区)奥委会对新冠联络官和涉奥来华人员进行手册培训解读,我们也会对主办城市涉奥工作人员开展手册培训,使所有人员熟练掌握防疫规则,自觉严格遵照执行。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建立中外医疗防疫专家会商机制,完善新冠联络官沟通协调机制,强化闭环内外应急处置协调联动机制,确保各项防疫措施落到实处。三是加强闭环内外工作融合。依托京冀主办城市疫情防控体系,闭环内外工作融合形成合力,构建指挥运行一体化工作格局,确保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安全举办。

韩子荣表示,今天距北京冬奥会开幕仅剩43天,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全面就绪。我们希望参赛各方能够理解《手册》相关防疫措施的重要性并严格遵守。在全国人民和国际社会大力支持下,我们有信心、有决心为世界奉献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我的问题是,近期《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防疫手册》第二版发布,这个第二版跟第一版有什么样的区别,新增了什么样的规定?在比赛之前和比赛期间是不是还会出台新的防疫措施?


韩子荣表示,非常感谢您的提问,我觉得这个问题肯定有很多的媒体朋友们都非常关心,因为第一版和第二版手册发布时间距离这么近,到底有哪些差别,下面我简要回答一下。

与第一版手册相比,第二版手册在基本原则、内容框架、具体措施等方面基本保持了一致,主要是在具体措施上进行了深化、细化和补充完善,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化细化:一是补充了一些相关的防疫措施,比如增加了中方人员防疫要求;增加了流调工作的关键信息内容;运动员的观赛政策。这些都是第二版手册补充的相关措施。二是细化了防疫相关内容,比如细化了赛前密接运动员的防疫相关政策。比如阳性人员复检工作的相关流程;增加了境外检测机构的相关工作流程。另外,第二版手册还进一步明确了疫苗豁免审核的工作流程;和既往感染者的审核流程;特别是各利益相关方都非常关心的航班预定相关流程等,在第二版手册当中都进行了明确。另外对于住宿交通等具体的服务标准也都进行了细化和完善。三是更新了一些内容,比如核酸检测时间、具体采样方式、各利益相关方可前往的目的地清单,外方也是非常关注的,我们把目的地清单都一一列入了第二版手册之中。至于刚才媒体朋友谈到的是不是赛前和赛时还需要出台额外的防疫措施问题,我觉得一切要取决于全球和中国疫情形势的变化,尤其是奥密克戎新变异毒株的传染性和危害性。我们将密切关注疫情变化,特别是要尊重专家的意见,与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奥委会保持密切沟通,保持防控措施动态调整的灵活性。只有保持灵活性,我们才能够应对新冠疫情给我们带来的风险和挑战。

北京广播电视台记者:按照刚刚发布的第二版《防疫手册》,针对涉奥人员出入境有哪些要求和管理,如何进行赛区间的闭环管理工作?涉奥人员抵达北京后,将履行哪些健康监测措施,如何保证核酸检测的便利性和时效性?


北京冬奥组委疫情防控办公室副主任黄春。图自中国网

北京冬奥组委疫情防控办公室副主任黄春介绍,这个问题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远端防控,二是闭环管理,三是健康监测,四是核酸检测。

关于入境人员远端防控,一是要求所有人来华前14天下载冬奥通APP,这里有一个健康监测系统,每日要进行健康监测。二是在来华14日前,要完成全程疫苗接种。三是在航班起飞前96小时内,要进行两次核酸检测。四是针对入境来华前的既往感染者,我们要求,除了做两次核酸检测外,还要再做两次核酸检测,同时要提前8个工作日向北京冬奥组委提交既往感染的相关审核材料。五是在入境时,还要在机场海关进行口咽拭子、鼻咽拭子核酸检测。六是离境时,我们会提供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便于他们离境到目的地国家。总体上,从远端防控到离境,我们都有严格措施。

关于闭环管理。刚才,子荣副主席提到了闭环管理的重要性,它是手册也是冬奥会非常关键的一个措施。手册里面已经对闭环管理有明确的要求,所有入境来华人员从入境到离境,整个全过程都是实行全流程、全封闭、点对点的闭环管理政策。闭环管理期间,我们安排了冬奥专车的交通服务,通过闭环的交通,可以往返于驻地、场馆以及工作场所。我们都是在一个闭环里面运行,绝对不可以跨出闭环到闭环外,更不能接触城市层面,这是我们的底线。所以在闭环里,一定要严格遵守个人防护措施,严格遵守手册防疫要求,这也是我们确保赛事安全、运行安全、保证所有人员安全的一个非常重要措施。

刚才提到了健康监测,我们不仅在每天赛时进行健康监测,来华前14天也要进行健康监测,每天要主动监测自己的健康状况,并且上传到健康监测系统。大家可能非常熟悉健康监测内容了,包括每天至少测两次体温,同时监测自己有没有咳嗽、咽痛等症状,做好个人防护。这都是我们健康监测的内容。

关于核酸检测的便利性和时效性,国际奥委会包括各利益相关方都非常关注。核酸检测是这次一个非常重要的防疫措施。我们对闭环内的人员每天都要进行核酸检测,这种高频率的检测可以保证在第一时间发现阳性,及时切断传播链,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措施。我们也考虑到参赛运动员、其他利益相关方等,到底什么时候采样,影不影响赛事,在这方面,我们也作了周密安排。在奥运村、签约酒店、集中驻地和部分场馆都设置了采样点,采样时间也非常灵活,在每天早上6点到晚上11点期间,都是采样时间。运动员可以根据赛事时间合理安排,不需要预约。比如说,在早上6点到12点采样,在晚上8点以前,这个结果就会反馈给他。如果从中午12点到晚上11点期间采样,第二天早上6点前,这个结果就会反馈给他。有人问阴性结果能不能每天都反馈,《防疫手册》规定非常明确,只要没有给反馈结果,就视为阴性。

红星新闻记者:按照《防疫手册》2.0版本的赛时标准,鼓励和提倡所有运动员都接种疫苗,请问运动员是否也要接种加强针呢?另外对因医学原因申请疫苗接种医疗豁免的人群应该怎样更好地管理他们?

黄春表示,大家都知道,全球都在打新冠疫苗,实践证明,新冠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感染、有效减少传播风险的措施,也是安全开展赛事的关键手段。所以,我们在《防疫手册》里规定了除运动员和随队官员因为极其特殊的一些原因,允许医学豁免,就是他可以不接种疫苗之外,我们要求其他所有的利益相关方必须接种疫苗,才能免去入境后21天的隔离。刚才提到加强针的问题,我们也是跟国际奥委会反复交流沟通、达成共识,基于目前全球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也是考虑到刚才提到的奥密克戎新变异毒株在全球的流行传播,我们强烈建议所有的包括运动员和其他的利益相关方来华前要接种加强针,很多国家都积极响应,而且都已经给自己的运动员接种了加强针。我们和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包括相关的一些专家,也制定了严格的医学豁免标准,不是说任何情况下个人原因就可以豁免,我们有一个严格标准,在手册里都有一系列的描述。这些标准,仅仅限于极少数运动员和随队官员。我们也相信,运动员会珍惜自己的运动生涯,也会珍惜四年一次的冬奥机会,一定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严格、自觉执行防疫手册相关要求,保护好自己的同时,也保护好他人,保障赛事安全顺利举行。

封面新闻记者:目前,“相约北京”冬奥测试赛己接近尾声,测试赛的防疫工作也是按照北京冬奥会赛时要求执行的,我想请问效果如何,各方反馈又怎样?

韩子荣介绍,大家都知道,10月5日以来,北京冬奥组委开展了一系列的国际测试赛,在疫情防控方面,我们执行了包括远端防控、闭环管理、每天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等相关防疫措施,严格执行了赛时的相关标准要求。测试赛期间,在入境登机前,确实发生了运动员的阳性病例,那么按照手册要求,阳性病例没有登机前往中国。在入境时机场海关和入境后的密接人员中,也确实曾经检出了阳性病例,我们也是按照相关要求,根据阳性病例有无症状,分别安排在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救治,和相关指定的专门设施进行隔离。

按照手册要求,我们允许密接者在严格防护的条件下,都能够正常参加训练和比赛,甚至有的密接者还在比赛中发挥了个人的最好水平,拿到了金牌,运动员都非常满意。从我们遇到的这些情况来看,应该说第一版《防疫手册》确实经受了测试赛的实战检验。

在各方支持下,测试赛期间各个场馆及驻地的防控工作进展得非常顺利,赛事总体运行平稳,第一版《防疫手册》得到了检验和认可。即使出现了阳性病例的情况,均能够快速得到有效处置,而且也没有发生疫情的传播和扩散。应该说,相关防疫政策总体反响良好,得到绝大多数参赛运动员和随队官员以及境外媒体朋友的好评和认可。

南华早报记者:请问一下,如果场馆内发生了感染事件,怎么防止感染传到北京等城市层面?

黄春表示,我们也知道,这次冬奥会是在疫情下举办的,有感染者或者局部小规模聚集性疫情,都是可能发生的,因为是聚集了大量的境内外人员,这种传播风险还是非常大。如果出现感染者,我们也做好了充分的应急预案。假如说出现了阳性病例,我们有几个方面的措施,如果说人员没有症状,我们将把感染者送到专门的隔离设施。这跟城市层面不一样,阳性病例都会送到医院。由于赛事的特殊性,我们三个赛区针对无症状的感染者,都专门设置了隔离设施。如果说人员是有症状的,我们会把他送到指定定点医院,在北京是地坛医院,在张家口是张家口市第一人民医院,都是有非常丰富救治经验的医疗机构。阳性肯定是不能参加比赛的,如果符合我们设立的出院标准或者解除隔离标准,就可以离开医院和隔离设施。针对阳性的无症状感染者,进入隔离设施后24小时起,每天都要检测核酸,只要间隔24小时连续两次核酸阴性就可以解除隔离。根据他的身体状况和自己意愿或者是赛事的需要,还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比赛和工作。当然,这里面有一些对他的限制条件。针对有症状的,比如住在地坛医院的这些病例,需要体温恢复正常、呼吸道症状消失、肺部炎症吸收,同时有间隔24小时的连续两次核酸阴性就符合出院标准。根据他自己的意愿,恢复之后有条件的可以参加下一步的工作或者比赛。

这里面涉及一个问题,就是阳性必然会产生密接,密接的标准我们也是参照了国际标准,如世界卫生组织标准,我们制定了包括航班密接标准、赛时密接标准等,判定相关的密接。在城市层面,密接一定会到隔离酒店隔离21天,但是冬奥赛事是闭环管理,在每天进行核酸筛查的情况下,我们也制定了密接相关政策,包括单独居住、单独送餐,给他安排专用车辆在场馆和驻地之间通行,但是前提是每天要做两次核酸,闭环内常规是每天一次,但是对于密接人员,我们要做两次核酸。所以,如果核酸都是阴性,可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开展比赛或者工作。这是关于密接方面的问题。

关于考虑到对城市的影响,这也是我们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老百姓也非常关注。最大限度避免把闭环内感染传播到城市层面,是我们防控的一个底线。尤其是针对奥密克戎这种传染性非常强的毒株,我们一定要守住防控底线。所以,我们要严格执行闭环管理政策,严格遵守核酸检测要求,避免出现环而不闭,或闭而不环等情况。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记者:我们知道NHL北美冰球联盟,昨天宣布了因疫情原因他们将不会派运动员来华参赛,想请问中国疫情政策是否会做相应的调整,方便国外运动员来华参赛?

黄春表示,昨天我也看了相关报道,关注了相关情况。确实正如你说的,他们因为疫情原因无法参赛,我们对此表示遗憾。

关于北京冬奥会的疫情防控政策,是由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和北京冬奥组委共同研究制定的,两本《防疫手册》一个是10月25日发布的第一版,一个是12月13日发布的第二版。手册提到的相关防疫措施,都依据我们最新的科研成果,我们协调汇集了中外顶级专家的意见,借鉴了很多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经验,尤其是10月到12月举办了将近13场系列国际测试赛和训练周,《防疫手册》也进行了实战检验,总体效果是非常明显的,而且得到了参赛各方的一致好评。我们确信,这些防控措施一定会降低疫情传播感染的风险,既能保证运动员和其他参赛人员的健康安全,又能保证赛事运行,也能保证中国公民的健康安全,是一个让人放心的防疫措施。

新华社记者: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涉及三大赛区19个场馆,地域较为分散,请问如何做好北京冬奥会赛事医疗救治保障?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昂。图自中国网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昂介绍,大家都知道,医疗救治是我们整个保障工作中特别重要的一个环节。针对这个环节,北京市按照《奥运会指南——医疗服务》要求,以及《国际雪联医疗保障指南》要求,本着大家非常熟悉的简约、安全、精彩办赛理念,按照精准、安全、高效的分类施治策略做好保障工作,我们重点开展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完善了医疗救治资源配置。我们在整个竞赛场馆设置了三种医疗站,包括固定医疗站、比赛场地医疗站以及观众医疗站。北京赛区和延庆赛区共设置了88个医疗站,提供现场医疗救治以及伤病员分流转运工作。从17家定点医院和2家院前急救机构选拔了1140名医疗骨干,作为场馆的医疗保障人员,配备了457名院级后备力量。另外,从12家三级医院抽选120名医护人员组建市级后备队,配备场馆救护车74辆,其中负压救护车54辆。按照冬奥疫情防控政策要求,协同北京市冬奥组委将涉冬奥伤病员分为新冠肺炎确诊与疑似患者、闭环内发热症状患者、闭环内其他伤病员、闭环外发热症状患者、闭环外其他伤病员等五类。我们调整优化定点医院收治任务,18家定点医院实施精准分类收治,避免不同风险伤病员流线交叉。比赛开始之后,我们还要从定点医院抽调1188名医务人员、840名院内专家,提供及时高效的医疗服务。同时,我们准备了60名市级专家、10名院士给予高水平技术支持。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在人力安排上作了充分准备。

第二,根据场馆情况和医院特点,我们制定了“一场一策”和“一院一策”医疗保障方案。针对每个场馆比赛运动损伤特点,专门配置了包括骨科、口腔科等学科的医务人员。同时在冰球场馆增配了CT、牙椅等设备。结合场馆环境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现场急救演练,实现了“一场一策”的医疗保障。为发挥专业学科优势,提供医疗救治能力,定点医院制定了“一院一策”医疗保障方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将1.2万平方米独立病房楼改建为冬奥医疗中心,设置72张病床,配套CT和核磁等设备、手术室、核酸采样、发热门诊。北京安贞医院腾退了104张病床改造成为冬奥专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北京世纪坛医院等调整了院内布局,设置了病房专区,配备了专用CT、核磁等设备,建设了负压杂交手术室,为冬奥医疗救治提供有力保障。

第三,加强冬奥村综合诊所建设。我们靠前服务,建成了1500平方米北京冬奥村综合诊所和1658平方米延庆冬奥村综合诊所。覆盖了急诊、理疗康复、影像、中医、牙科等18个学科,满足了比赛开始后,每天16个小时基本门诊和24小时紧急救治需求。目前,北京冬奥村综合诊所的医疗设备调试已经完成,延庆冬奥村综合诊所的CT、核磁、DR方舱已经调试到位,能够保障赛时门诊、急诊、康复转院等医疗救治工作有序开展。

第四,强化培训演练和血液保障。按照全员培训、内外结合原则,我们加大了医疗保障人员冬奥知识、英语水平、滑雪技能等内容培训。40名滑雪医生都达到了国际救援水平,1900名医疗保障人员具备了基础急救能力。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建立赛时调血机制,Rh阴性血液能够持续保持在1800到2000单位。

总之,北京市将统筹全市医疗资源,全力做好冬奥会、冬残奥会医疗救治保障工作,为各国运动员和国际友人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救治保障。

韩子荣表示,从刚才李昂主任介绍的情况可以看到,冬奥会的医疗救治各项工作已经准备就绪。根据冬奥会以及冬季运动的特点,无论是运动员还是办赛工作人员,受伤的概率还是非常高的。国际赛事医疗救援有严格的操作程序,一般在出现紧急救援的情况下,可能会有疑问怎么上去得那么慢呢?实际上在赛事过程中,医疗救援按照国际化标准是有程序的。比如运动员摔倒,首先队医要来到现场进行判断,看看要不要进行转运还是现场包扎处置,队医现场判断以后,我们的急救人员才能进现场进行转运工作。特别是出现受伤的情况,第一时间首先要叫停比赛,因为要防止二次伤害,防止比赛继续进行再造成新的受伤。所以,希望媒体朋友们一定要关注这种国际赛事医疗救援的流程,我们医疗救援团队赛时一定会按照国际赛事的规则和流程进行紧急救治工作,确保冬奥会的医疗保障工作能够做到位。

日本共同社记者:我想问一下有关观众的问题,请问现在奥组委计划在哪个场馆、在哪些项目接受观众?观众的人数大概有多少?什么时候开始售票?防疫工作方面对观众有什么样的要求?

韩子荣表示,刚才,这位媒体朋友提出了一个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大家都知道,鉴于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非常复杂,为了防止可能出现的新冠肺炎疫情传播,保障参赛各方安全,前一阶段,我们已经对外公布,决定不面向境外观众售票。

关于境内观众的票务政策、防疫要求、相关计划方案,我们正在制定研究过程中,适时将对外发布,请大家以官方渠道公布的信息为准。我们将与国际奥委会保持密切沟通,并且根据疫情确定境内观众的相关票务政策和防疫指南,希望大家通过官方渠道来获取这方面的信息。

南方都市报记者:请问,如果在赛事期间发现了阳性病例的话,赛事如何调整?对于涉奥人员的影响如何尽可能地减少?

黄春介绍,在赛事期间,闭环内出现感染者或者局部小规模疫情,这种概率是很大的。当然,出现感染者我们已经有应对方案,包括在测试赛对方案也进行了实战检验。如果说赛事出现了阳性情况,针对人员是否有症状、到哪儿隔离、到哪儿救治,以及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刚才我都已经作了相关介绍。关于是不是会影响赛事调整,除非发生大规模聚集性疫情这种情况,一般情况是不会调整的。当然,这方面我们和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要保持密切沟通,共同进行判断,作出是不是要停赛或者要调整赛事、赛程等方面的安排。

关于提到的密接判定标准或者管理要求,这方面我也介绍过了。在严格落实总体防控原则和措施的情况下,不会影响密接人员参赛,但有一个前提条件,运动员即将参加赛前,需要有赛前6小时阴性核酸检测证明。另外,对于除了运动员之外的其他利益相关方,如果说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可以由别人替代的,就要执行城市隔离政策。

在这种感染会大概率发生的情况下,我们希望每一个冬奥参与者,都要严格遵守闭环内的防疫措施。只有这样,赛事才能顺利运行和举办。

香港中评社记者:我们注意到《防疫手册》2.0里提到,来华的第一地点须为北京首都机场,请问为什么这样规定?我们也知道,首都机场人流量通常比较大,届时普通旅客的出行是否会受到影响?与会人员将如何从机场前往闭环酒店?

黄春表示,大家非常关注大量入境人员又没有进行隔离,直接来中国参加比赛,机场方面、普通旅客会不会发生交叉感染?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是我们国家最大的机场,具有很强的客运承载能力,尤其去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们也看到首都机场在防输入控制疫情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基本上到北京第一入境点都是首都机场口岸。我们机场团队也有非常强的能力,尤其在疫情防控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机场的设施、布局都非常合理,它的工作机制、工作流程已经非常标准化。加之要举办北京冬奥会了,首都机场专门为冬奥开辟了停机位、人员专门区域、专门通道和流线。还有一种情况,因为首都机场相对大兴机场,离我们三个赛区都非常近,交通非常便利,都是高速,能够保证境外来华人员在交通运输过程中的良好体验感。因为有一个完整的闭环,所以普通百姓出入境的话,完全可以放心,大家是在闭环外的安全区域,是完全可以保障的。关于怎么运输这部分人,他从入境、出机场以后,都要安排冬奥专门车辆,运输他到冬奥村、酒店。赛事结束,要离开赛场,到机场,也是冬奥专车闭环运输,点对点到机场,到机场单独开辟的区域办相关手续。整个流程是封闭安全的,所以百姓不会跟境内外人员发生相关交叉。首都机场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第一入境点,也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责任编辑:李丽
冬奥会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内塔尼亚胡警告布林肯:以色列不会接受

“这是美国自信心下降的表现”

“美国没料到遇上中国这样的对手,出现战略失误”

“美国搞的鬼,针对中国”

福建舰今日首次海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