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总导演沙晓岚:我们选择的点火方式是充满自信的表达
来源:新华社等
2023-09-24 08:18
新华社杭州9月23日电 虽然点火方式早早公布,23日晚进行的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主火炬点燃环节还是将整个盛会推向高潮。开幕式总导演沙晓岚在开幕式结束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次选择的点火方式是一种充满自信的表达。
9月23日,“数字火炬手”在开幕式上进行火炬传递。新华社记者 杜宇 摄
在AR技术的加持下,当超过1亿名“数字火炬手”汇聚成一个具象的“数字人”,踏着浪花一步步来到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上空并点燃主火炬,“大莲花”沸腾了。
“我们敢于在开幕式前公布点火是一个万众参与数字互联的方式,倒计时30天的时候我们再一次公布了点火的理念和方式,这些都是我们文化自信的一种宣发方式。”沙晓岚认为,最后“数字火炬手”的参与人数也体现了体育是万众参与的,“1亿多真的是非常棒的数字!”
另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数字火炬手和真实火炬手要实现零秒误差,共同点火,其中经历了所有幕后工作人员无数次的打磨。
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总导演、总制作人 沙晓岚:完美衔接非常重要,数字人火炬点燃的时候,和主火炬塔相差了将近一秒的时间。为了完美,再来最后一遍,请各个技术部门集中力量、集中思想,争取做到准确无误。
这是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前主火炬点燃的彩排现场。经过反复磨合、调整,实现数字火炬手和真实火炬手零秒误差,共同点燃主火炬。现场每个人疲惫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这一刻,来得并不容易。
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制作人 吴艳:这个配合的过程是特别多次,有的时候数字火炬手的位置播放稍微快了一秒,那真实的火炬手就慢了一秒,所以这两个就搭不上了。其实我们说两个人一起跑到,实际上是我们真实的火炬手在跑,我们的导演团队是在控制数字火炬手播放的频率和速度。就要特别精准,一定要万无一失,才能三二一大家一起。
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虚拟执行创意总监 崔永江:同时在点火的那一刹那,数字人还要激活现场的一个点火装置,这几个环节融合到一起,那它的难度就非常高。所以每一天彩排的晚上,我们都会花很多的时间,进行多部门的彩排和工作的调度,做到零误差。
全工种配合,只为这一刻的零误差。为了将神秘感留到开幕式上主火炬点燃的那一刻,每次排练,点火环节都要等到清场之后,时间往往都是半夜。
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虚拟执行创意总监 崔永江:这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个蛮大的挑战。我们是需要反复去调整数字人的角度、大小、动作、点火的姿势。每一次彩排结束之后,我们可能凌晨两点钟结束,那我们就从凌晨两点钟到六点钟这四个小时进行全面调整。所以我们开玩笑说,我们每天都是吃完早餐才能够去睡觉。
崔永江是数字火炬手的“造型设计师”,见证着这个虚拟形象的从无到有。
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虚拟执行创意总监 崔永江:从最早的一个设计,亿万个观众去参与,用什么来代表,最后导演组给我们定调是用粒子,在整个城市上空会升腾出粒子,每一颗粒子代表着一位观众。
除了要体现全民参与的理念,数字火炬手还要能体现杭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化城市的科技动感。
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虚拟执行创意总监 崔永江:我们要把良渚文化融到数字人,又来了一个新的挑战。粒子本来就是游动的,这个时候要给他穿盔甲,把图腾镶到里面去。这一版我们是把良渚文化里面比较有特色的图腾提取出来,放到了数字人肩膀的位置、手臂的位置、膝盖的后面,其余就是用一些科技的线条,这些线条是会发光的,配合着粒子,让他具有现代感和力量感,还有未来感、科技感。
谈到开幕式的创作环节,沙晓岚坦言当晚呈现的表演,比团队此前的所有设想“又进了一步”。开幕式现场观众通过大屏幕看到的很多视觉震撼的效果,都是导演团队最后两三个月不断创新和探索后加入的。
9月23日,演员在开幕式上表演。新华社记者 孟晨光 摄
沙晓岚表示,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在科技方面的应用,比历史上任何一届亚运会都多,这得益于这些年科技的高速发展。“无论是3D双威亚技术、裸眼3D视觉特效,还是AR虚拟数字穹顶、数字点火仪式,科技手段让这些艺术构想成为现实。”沙晓岚说,国内外同行对此也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这是科技赋能开幕式用得最丰富、也是最巧的一次。
开幕式中,在《国风雅韵》篇登场的女舞者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似一抹丹青从画卷中走来的“精彩和自如”,背后是一天天反复练习中国传统戏曲台步的苦功夫。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执行导演高燕说:“我们每一位艺术家都全身心投入,不断打磨每一个环节,力求为观众呈现出一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
这是9月23日拍摄的开幕式现场。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
此外,高燕还透露,开幕式中绝大部分演员都是在校大学生,他们如一张“白纸”,与主创团队不断碰撞,共同创造出一个个属于杭州亚运会的绝美瞬间。“无论是台前的演员还是幕后的工作人员,所有人的努力汇聚在一起,真诚地献上了这台开幕式,希望你们喜欢。”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