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涂:前辈专家争议中国巴基斯坦问题,咱年轻人也参与下

来源:观察者网

2015-07-24 13:08

涂涂

涂涂作者

清华大学发展中国家项目巴基斯坦方向博士

【如同大圣归来,西行重启,中国人的眼光从数十年来的望穿欧美,转而重视欧亚内陆。在专业人士之外,普通人的眼光和想象力也越来越为中国传统边疆国家与内亚腹地所吸引。李希光与孙力舟深入巴基斯坦,写出的纪行引人注目。其激情、细节与历史的光芒吸引了大批网友。但有专业人士诸如前驻印度领事毛四维先生也对部分细节提出了十二点批评。观察者网致信毛四维先生,毛先生表示提出问题谨供圈内人士探讨,无心炒作话题。同时,有曾在巴基斯坦学习工作过的清华大学博士候选人致信观察者网,提供了大量数据,希望进一步商榷。我们特此刊发。】

这段时间拜读了毛四维、李希光等老师就巴基斯坦发表的许多文章,也学习到了许多新的知识、新的观点。其中,李希光老师、孙力舟在2015年《人民论坛》第12期发表的《中巴经济走廊的战略价值与安全形势》一文引发了一些争议,毛四维老师对此文发表了不同意见,被媒体以《“十二分不靠谱”,退休外交官毛四维反驳李希光及其学生中巴经济走廊战略安全评估》与《对“十二不靠谱”的十二点说明》的标题发表。这些讨论也引发了很多身边老师和同学的关注,我认为还是有必要参与到这次讨论里面,以避免让前辈觉得我们年轻人在偷懒。作为一位晚辈,毛四维老师与李希光老师都是我十分敬重的两位老师,我与李希光老师、孙力舟仅仅在伊斯兰堡有一面之缘,与毛四维老师更是从未见过面,我发表的言论不参杂任何个人因素,仅供参考。我的看法如下。

1.中国的铁路输出一直是热门话题。关于第一条“中巴铁路”,李希光老师和孙力舟认为“中巴两国已经决定……还要建一条新疆喀什穿越喀喇昆仑山、开伯尔—普什图省、旁遮普省和俾路支省,最后到达瓜达尔港的铁路。”,毛四维老师认为,“人云亦云,没有官方表态支撑”。其实“中巴铁路”是有官方表态的。

官方的表态见中国政府网4月22日报道:http://www.gov.cn/xinwen/2015-04/22/content_2851403.htm

今年4月20日,国家铁路局局长陆东福随同习近平主席访问巴基斯坦期间,与巴基斯坦铁道部秘书、铁路委员会主席帕尔文˙阿格哈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铁路局与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铁道部关于开展1号铁路干线(ML1)升级和哈维连陆港建设联合可行性研究的框架协议》。

官方的报道是:“巴基斯坦1号铁路干线从卡拉奇向北经拉合尔、伊斯兰堡至白沙瓦,全长1726公里,是巴基斯坦最重要的南北铁路干线。哈维连站是巴基斯坦铁路网北端尽头,规划建设由此向北延伸经中巴边境口岸红其拉甫至喀什铁路,哈维连拟建陆港,主要办理集装箱业务。”

中国与巴基斯坦签署的1号铁路干线升级协议,提到了卡拉奇向北经拉合尔、伊斯兰堡、白沙瓦与喀什这些城市,只是这些城市被李希光老师、孙力舟从中国的角度,写成了喀什穿越喀喇昆仑山、开伯尔—普什图省、旁遮普省和俾路支省。

从是否有官方表态的角度而言,我觉得李希光老师、孙力舟的观点有材料支撑。至于毛四维老师提到的不赞同修建“中巴铁路”,这是另一个问题,还需要国家层面从政治、经济、外交、技术等领域进行深入论证。

2.交通第一,能源第二,对中巴油气管道建设的讨论。李希光老师、孙力舟认为“中巴经济走廊节省了能源运输的成本,建成之后中国进口的60%的石油天然气不再绕道马六甲海峡,运输距离从16000公里缩短到2500公里”。毛四维老师认为“违背常识”。

从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油气管道的角度来看,中国与中亚油气管道全长约10000度公里,其中土库曼斯坦约188公里、乌兹别克斯坦约530公里、哈萨克斯坦约1300公里、中国境内约8000公里;中俄油气管道全长约1000公里;中缅油气管道全长2380公里。这些管道从地理条件来讲,也面临着高原、极地等十分复杂的地形,但从技术层面而言,有技术基础对中巴油气管道进行讨论。

从中国境内油气管道来看,从新疆到东部沿海有长约1.5万公里的“西气东输”油气管道。中巴经济走廊约3000公里。如果从多元化中国能源来源的角度来看,沿着中巴经济走廊铺设中巴油气管道,也是一个降低中国能源风险的选择,从瓜达尔港直接通过巴基斯坦全境,将管道中的油气直接连入新疆,就可以通过新疆至东部沿海既有的1.5万公里“西气东输”油气管道进行连接。当然要全部将中东的石油通过巴基斯坦运往中国,也是一个不可能的事实。如果伊朗—巴基斯坦的油气管道建成,将中巴油气管道建设再次提上论证桌面也是可以讨论的话题。

3.第三条,围绕巴基斯坦在与中国与伊斯兰国家交往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李希光老师与孙力舟认为,“巴基斯坦在伊斯兰世界的影响力是中国打开伊斯兰世界宝库的金钥匙,移民遍布从东南亚到海湾地区再到北非的广大地区。中国可以借助巴基斯坦朋友拓展人脉关系,并且依靠他们在穆斯林世界中增信释疑。”毛四维老师认为这是“过时理论”。

全球有50多个伊斯兰国家,约16亿穆斯林,大多数伊斯兰国家与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打击恐怖主义等领域有着广泛一致的共同利益,这些国家与中国不存在历史与现实矛盾,是中国在国际合作中可以依靠的力量。在此,我举一个例子,说明一下巴基斯坦在中国与伊斯兰国家交往的重要性。今年3月份在伊斯兰堡召开了“第六届伊斯兰国家智库论坛:应对全方位安全挑战”,当时有50家智库的穆斯林学者与近200人参加了这次会议,除了伊斯兰国家与中国学者参会之外,没有见到其他国家的学者。

李希光老师在论坛上发表了演讲,当时巴基斯坦总统也出席了报告会。而邀请中国学者的恰恰是巴基斯坦的一家智库,这些机构也积极向参会的50家智库的学者学者免费赠送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的《友邻》等英文刊物,向他们介绍中国。这些伊斯兰国家内部的会议,有较多讨论内容涉及到中国,如果没有巴基斯坦相关智库与研究机构的邀请,我们中国学者是很难参加到此类会议,如果我们中国学者不去参加这类会议,就会丧失很多机会,也会被一些言论误导中国与伊斯兰国家的关系。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我认为巴基斯坦仍然中国打开伊斯兰世界宝库的金钥匙,这一理论并未过时。但是中国人是否能借助巴基斯坦朋友拓展从东南亚到海湾地区再到北非的广大地区的人脉关系,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数据来支撑。毛四维老师有从事领事工作的经验,审慎一些也是应该的。

4.第四条,中国学者是否应通过巴基斯坦了解南亚、中亚与中东。李希光老师与孙力舟认为“巴基斯坦地处南亚、中亚和西亚交汇处,巴基斯坦人比中国人更了解南亚、中亚、中东,可透过巴基斯坦了解地区动态。”毛四维老师也认为是“过时理论”。理由是“冷战时,我们与许多国家和地区缺乏交往,确实需要通过巴基斯坦朋友了解有关情况。现在,巴基斯坦对南亚、中亚和中东地区形势的看法确可供我参考,但如果说我们今天仍需要‘透过巴基斯坦了解地区动态’,那是对中国外交、新闻、情报部门调研能力的严重低估。”也就是说因为中国更加开放了,就不太需要通过传统友好国家来获得地区知识。

中国学者研究南亚、中亚、中东仍然属于较小的群体,结合我个人在伊斯兰堡许多智库与研究机构获得的书籍和研究资料,有许多是非常新的研究成果,而且观点、视角和中国学者的也不太一样,十分有助于我们中国学者从不同角度,更加深入的了解南亚、中亚、中东。此外,巴基斯坦学者,大多都有着非常良好的外语能力,除了他们的母语乌尔都语之外,还有不少学者精通英语、阿拉伯语、普什图语、波斯语、旁遮普语、信德语等语言,中国学者能够熟练掌握上述语言的仍然十分稀少,而这些语言背后所承载的信息,也是中国现阶段不能选择不听或视而不见的,从这一个层面来讲,仍然要加大与巴基斯坦学者乃至其他周边国家的学者交流力度。

毛四维老师认为现在中国有很强的调研能力,这一点是事实。但如果不换一个角度,不去了解巴基斯坦人对南亚、中亚、中东的研究动态,这就是另一种骄傲自大的姿态。其实按照比例来分配,就比较好理解,我个人认为60%的主要工作需要依靠自己,但另外40%的材料还是需要依靠通过向周边国家学者学习,包括向巴基斯坦学者学习,去听听他们对南亚、中亚和中东的看法。

5.第五条,围绕巴基斯坦在维护中国国家利益中的地位和作用。李希光老师与孙力舟认为“如果在必要时由巴基斯坦政府、军队、媒体出面维护中国利益,会较少引起其他国家的担忧和反感。”毛四维老师认为这种观点“对巴国际声誉解乏理解。”

中国在巴基斯坦境内存在利益,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中国在巴基斯坦的中资机构、中资公司派驻了大量的专家、工人等,这些机构以及人员的安全,不可能由中国派驻军队去保护,必须要依靠巴基斯坦军队去保护。巴基斯坦方面也有专门的安全部队去保护中国的国家利益。另一方面,巴基斯坦的政府与媒体,对于中国的报道也较为正面,也在从一种自发的角度在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

此外,巴基斯坦也是联合国维和最大出兵国之一,常年在海外的维和部队都在8000人左右,巴基斯坦军队在国外维和过程中也积累了较为正面的形象。与中国与巴基斯坦维和部队在刚果(金)、利比里亚等许多国家都有着密切的防务和交流合作。如果李希光老师、孙力舟认为巴基斯坦政府、军队、媒体在巴基斯坦境内出面维护中国利益,这是与他们沟通之后,可以努力做到的。但是如果涉及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中国有其他的方式和方法去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不太可能需要巴基斯坦,而巴基斯坦目前也没有这方面的打算。

6.第六,围绕中巴边境线是否确定。李希光老师与孙力舟认为:“中巴这条边境线是1961年到1965年间,中国巴基斯坦签署的一系列边境协议划分的。但是,巴基斯坦军方人士称,‘一旦印巴有关克什米尔的边界纠纷解决,中巴还得谈判新的边界协定’。因此,中国要通过中巴公路、中巴铁路和中巴油气管道的建设,维护中国在克什米尔边境地区边界稳定。”毛四维老师认为:“对中巴边界协定以及印巴克什米尔争端缺乏基础性理解。”“我们一定要重视中国南亚政策的全局,而不能只听、只信一面之词。(待续)”

因为毛老师说要“待续”,我先谈谈我的所知。我在巴基斯坦期间,的确遇到部分巴基斯坦精英认为:“阿克赛钦是克什米尔的一部分,既然是克什米尔的一部分,那就应当属于巴基斯坦”。虽然1963年的协议中国认为中巴之间解决了领土争端,但是巴基斯坦的精英很少对此表态,也很少有学者主动提阿克赛钦属于中国。如果他们今后坚持认为重新谈判是指的是重新划界,这将会导致中国措手不及,中国应当对巴基斯坦精英的态度有所了解,而不是视而不见。所以从这一层面来讲,李希光老师、孙力舟的看法并没有偏颇之处。至于毛四维老师提到的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坚持中立的立场,与李希光老师、孙力舟并没有对立。

7. 第七条,恐怖分子是否通过中巴边境线进入新疆。李希光老师与孙力舟认为“巴基斯坦虽然有巴基斯坦塔利班恐怖主义活动,但……不大可能成为极端主义势力进入新疆的通道。”毛四维老师认为“与已有事实不符。”

巴基斯坦与新疆虽然接壤,但只有红旗拉普口岸、苏斯特口岸等几个陆路口岸,要想绕过这些把守严密的口岸,从巴基斯坦进入新疆,面临着喀喇昆仑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等人际罕至的死亡之路。

近年来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抓获的中国籍恐怖分子,大多是从中亚国家或东南亚国家中转多个国家之后,逃到巴基斯坦的,而非直接从翻越中巴边境的山脉逃到巴基斯坦。所以从这一角度而言,由于险恶的地理因素,巴基斯坦不可能成为极端主义势力进入新疆的通道,至于在巴基斯坦成长的恐怖份子,存在着从第三国进入新疆的可能。

8.第八条,围绕巴基斯坦是否适合中国人去旅游。李希光老师与孙力舟认为“巴基斯坦对中国游客来说,将是最有吸引力的旅游胜地之一。巴基斯坦有无需开发,中国人现在就可以去旅游的美妙去处。”毛四维老师认为:“旅行社也这么看吗?”

到巴基斯坦旅游的中国游客的确非常少,但仍然存在,包括被毛四维老师提到被塔利班绑架的游客洪某以及两名登山运动员,他们都没有通过旅行社前往巴基斯坦,而是自发前往巴基斯坦旅游,而洪某则是在两名登山运动员遇难之后前往巴基斯坦旅游,去巴基斯坦的中国人大多都知道这些报道,他也应该知道这一危险性,他之所以去,可以说是巴基斯坦的美丽风景和历史把他吸引了过去。特别是巴基斯坦克什米尔许多地方的自然风光,并不比欧洲、美国的差,而旁遮普省的许多历史古迹,也并不比印度、尼泊尔的弱。

巴基斯坦的确有很多非常有名的旅游景点,笔者也遇到过许多中国乃至其他国家的游客,大多数都没有通过旅行社,而是自发前往巴基斯坦旅游,所以说旅行社并不是旅游的必要条件。从2013年到现在,目前在巴基斯坦遇险的中国人共有三人,包括两名遇难的中国登山客与一名被绑架的中国游客洪某,但这一数据要远远小于在尼泊尔地震中遇难的中国同胞,甚至要小于每年在马尔代夫潜水遇难的中国游客人数。至于中国政府层面是否应该鼓励游客自发前往巴基斯坦旅游,仍然需要讨论。

9.第九条,围绕瓜达尔是否有“中国石油城”。李希光老师、孙力舟“已经建成的瓜达尔港石油城主要储存运往中国的石油。”毛四维老师评论:“已建成石油城?没有听说过。”

其实,关于瓜达尔的中国石油城,最早的报道是2006年巴基斯坦《新闻报》11月的报道当地要建中国石油城,当然,这一点,毛四维老师的看法有根据,中国石油城还没有建好。

10.第十条,围绕俾路支斯坦的前景。李希光老师、孙力舟认为:“巴基斯坦媒体称,印度和美国暗地里支持俾路支叛乱,旨在建立大俾路支斯坦,控制霍尔木兹海峡北部,从而控制世界石油供应的通行证。”毛四维老师认为:“极度夸张。”

李希光老师、孙力舟这一观点,应该是巴基斯坦媒体的观点,我找了一下相关报道,在巴基斯坦《黎明报(Dawn)》、《新闻报(the news)》等媒体上都有提及。至于巴基斯坦是否过度夸张外国势力干涉巴基斯坦内政,我觉得还是应该看一下俾路支斯坦的历史,外国势力支持俾路支斯坦从巴基斯坦分裂是事实,但控制世界石油供应的通行证现阶段不存在这个可能性。这一点,毛四维老师的看法比较合理。

11.第十一条,关于巴基斯坦国内的恐怖活动。李希光老师、孙力舟认为“国际和中国国内舆论中展示的巴基斯坦社会环境的安全性,实际上远远低于巴基斯坦社会真实的安全性。安全与否是相对的。对一个2亿人口的国家来说,一个月一起恐怖袭击的频率并不算惊人的高。”毛四维老师认为:“事实性欺骗。”

巴基斯坦是一个恐怖主义活动高发的国家,这是一个事实。长期关注南亚恐怖主义活动的是一家“南亚恐怖主义门户(South Asia Terrorism Portal)”的网站,这一家网站,近年来几乎统计了巴基斯坦每天发生的恐怖活动地点,以及伤亡人数。过去十年,巴基斯坦恐怖活动死亡5万人,这是一个事实,但是不能不加区分的进行平均计算,这样会造成另一种“极度夸张”。举例而言,2014年巴基斯坦的恐怖袭击死亡人数是4173人,其中包括了被击毙的恐怖分子2936人。而平民的伤亡是891人,警察的死亡人数是331人。巴基斯坦去年每个月平均死亡的军警与平民人数约为100人,而不是不加区分的为500人。

巴基斯坦的恐怖活动也有一定的逻辑性,也就是以报复政府、军警以及不同教派而进行的恐怖活动为主。从恐怖活动发生的地域来看,巴基斯坦恐怖活动高发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开伯尔—普什图省和俾路支斯坦以及联邦直辖部地区的部分城市和地区,在旁遮普省、信德省和克什米尔的大部分地区和城市,几乎是从未发生过恐怖袭击。我们关注巴基斯坦的恐怖袭击,应当从两个数据入手,一个是平民的伤亡人数,另外一个是外国人的伤亡人数。平民的的伤亡有统计数据,但巴基斯坦的老百姓并没有因为恐怖活动而整天躲在家里,放弃了一切的生产活动。外国的伤亡人数,目前暂时缺乏统计。但依据现有的报道,过去两年的时间中,只有3名中国人在巴基斯坦遇险,这一数据要远远低于中国游客去尼泊尔、马尔代夫旅游遇到的自然灾害和意外风险。

12.第十二条,国际媒体对巴基斯坦的报道。李希光老师、孙力舟认为“为什么国际和国内舆论给人们形成的印象是巴基斯坦很不安全呢?主要原因就在于巴基斯坦面临着主导国际舆论的、被西方跨国金融资本控制的西方媒体的妖魔化,原因各异的暴力事件往往都被称为恐怖袭击。”毛四维老师认为:“又是阴谋论。”

通过很多检索工具以“巴基斯坦”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国际国内媒体的确对巴基斯坦负面新闻确实占据了较大版面。至于是否有国际金融资本误导了巴基斯坦的报道,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明。但部分国际媒体有妖魔化中国的前科,我们在阅读巴基斯坦的新闻时,也应当对相关新闻进行甄别,而不是一股脑的全盘接受。

估计只有对巴基斯坦稍微有一点关心的人,才会有耐心的读完。之所以写这么多,是因为巴基斯坦是一个对中国利益极其攸关的国家,但近年来,选择去巴基斯坦长期进行学习和田野调查的学者、学生仍然十分罕见,大多数学者只是走马观花一般的开完会后就走,或躲在酒店里面什么地方也不去,然后就对巴基斯坦得出很多结论;或者有深入了解巴基斯坦的学者,对公众只说巴基斯坦的一面,而不说另外一面。这很可能会影响到很多中国年轻人对巴基斯坦的看法,从而选择不愿意去了解巴基斯坦,或使得中国愿意关注巴基斯坦的人才基础变得越来越薄弱,这不是一个好的现象。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国民如果对发达国家的向往与知识很多,对发展中国家关注和知识过少,不利于培养成熟的国民心态。毛四维先生或许从外交官的审慎角度,表示“我并不想看到中巴经济走廊的安全问题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因此,点到即可,无意宏论。但没有想到引起这么大反响。”而李希光、孙力舟文章则总体上提升了网民对边疆国家的热情和知识,但具体细节值得商榷。

我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李楚悦
外交官 外交战略 外交政策 中国外交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继续升级!威胁停学、惊现“狙击手”、学生占领行政楼

“中国制造2025已实现86%,证明美国制裁无效”

“不管枪支教育,却禁掉我谋生工具,这就是我的国家”

外交部回应布林肯:中方从来没有兴趣,不要疑神疑鬼

护栏被冲破!美国校园两派“开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