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笛一台好戏:蔡英文从李登辉、陈水扁身上“学”到了什么?

来源:观察者网

2020-05-27 07:55

王晓笛

王晓笛作者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

【视频/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王晓笛】

一台好戏,鸣笛开场。大家好,我是王晓笛。

如果说蔡英文搞“台独”,绝大多数大陆朋友们都会表示认同。但若说蔡英文被“台独”所嫌弃,听上去便显得有点匪夷所思。然而现实的情况是的确是,蔡英文在台湾并不受“台独”势力所待见,“独派大佬”对其有不少微言,“喜乐岛联盟”的成立以及参选也可以被视作“独派”对蔡英文的一种不信任。

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对“台独”做一个剖析。我们常讲的“台独”,其实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不以统一为目的都可以被归于此类,而这种笼统的看法,也正是为什么我们会诧异蔡英文和“台独”龃龉的原因。我们时常会对台湾统派怒其不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台湾统派并不团结,勾心斗角一盘散沙,而“独派”亦是如此,内部流派甚多。如果置于两岸语境,“台独”几乎包罗了一切反对大陆的政治势力,比如“中华民国派”、“中华民国在台湾派”、“中华民国是台湾派”、“台湾本土派”等等。但若只是在台湾语境,严格意义上的“台独”指的是成立“台湾人的台湾共和国”,是要改旗易帜的。

实事求是地讲,蔡英文至少在明面上都没有讲过“台独”这两个字,哪怕其副手赖清德,都曾表示自己是一个“务实的台独工作者”,蔡英文也依然不为所动。不得不说,能有这份隐忍,也难怪蔡英文会从派系混乱的民进党内脱颖而出,风生水起,甚至还以史上最高票连任。这份隐忍既来自于陈水扁的前车之鉴,也来自亦师亦友亦教父般存在的李登辉。

若论口才和政治表演,陈水扁堪称台湾百年一遇的政治奇才,现在政治人物在选举时常说的“好不好”“对不对”的小互动,其实都是阿扁当年玩剩下的梗。但现今的政治人物没有阿扁那种底子,这几句词用得也是鹦鹉学舌。即便时过境迁,扁粉依然是台湾政治生态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尽管其人数不得而知,但阿扁可以在实锤的贪污大案中得以假释,可以做网红,为自己儿子选举站台,可以想见扁粉圈对台湾政坛的压力。

陈水扁曾邀韩国瑜辩论“阿扁哪里贪污”

但登高易跌重,可能就是因为这股民意,阿扁在执政期间逐渐自我膨胀,上台初期还有“四不一没有”的承诺,但没几年后开始积极进行“台独”动作。2018年九合一选举被很多人视作台湾“公投”元年,有十个“公投案”和选举一同进行。但追根溯源,陈水扁才是“公投”绑“大选”的祖师爷,在2004年和2008年搞过两次台湾“入联公投”,但两次都没有通过,可见当时台湾的主流民意也不认可这种激进“台独”方式。那段时间美国正在寻求和大陆之间的反恐合作,阿扁的煽风点火,狂飙突进气得小布什直摇头,直呼阿扁为“trouble maker”。没有了美国的人的支持,阿扁被抛弃自然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唉,奇怪,好像国民党某位也因为自我膨胀,就要被人拉下马了。

如果说陈水扁为蔡英文提供了一个反面教材,就是做人不要那么高调,不要得罪美国人,那么李登辉则对蔡英文提供了正向启发,要戒急用忍,低调做事。李登辉本人城府颇深且善于伪装,若不然也不会在蒋经国去世后的党争中,力挫群雄,成为共主。在向司马辽太郎会表达台湾人要建立自己的国家之前,其给公众留下的印象是一个热衷追求统一的本省人。在“两国论”正式提出之前,李登辉则把“戒急用忍”四个字挂在嘴边,限制台商西进。

李登辉可以算蔡英文的政界伯乐,一路扶持蔡英文成长,和蔡本人的关系也非同一般,以至于有传言称蔡英文终身不嫁是因为李登辉。两国论虽然是由李登辉在1999年7月提出,但脱胎于1998年便立项的所谓“强化中华民国主权国家地位”的研究,蔡英文是主要的参与者之一。该研究在1999年5月结项,真容未曾现世,但看过报告摘要的苏起表示,蔡英文当前所作所为和研究内容如出一辙,即“中华民国是台湾”。这份研究的最根本的认知是台湾(而非中华民国)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它的名字只是刚好叫“中华民国”而已,其主权与治权均不及于大陆,人民与领土也仅及于台澎金马。由此推论,两国论不会承认两岸因内战分治,否认与大陆之间的历史联系。中华民国或是在1949年,或是在民主化之后就已经获得新生,和对岸没有任何的关系。

蔡英文与李登辉

可能是有李登辉的示意,该研究的相关参与者对此均态度低调。在2000年5月的一天,蔡英文曾这样告诉苏起,今后两国论只会做,不会说。蔡英文上台之后便着手按既有研究推动思想改造,同时避免陈水扁的盲动躁进,用维持现状先稳住美国,然后循序渐进将“中华民国”原本内涵挖空,填上台湾。蔡英文在介绍台湾时,也会采用“中华民国台湾”这种拼凑而又模糊的方式。需要指出的是,国民党也有“中华民国台湾”的用法,但并不常见,“中华民国”四个字才是国民党人常用的说法。且在国民党的认知里,“中华民国”才是国家,台湾只是这个国家的一部分,是有层次的。而之所以“中华民国”后会连着台湾,是要和中国大陆做区别。

现在回到一开始的问题。将“中华民国”和台湾化为等号,其实是一种政治妥协,就务实推动“台独”而言,着实有效。认同“中华民国”的,从中读出这里还是“中华民国”。认同台湾的,觉得台湾还是台湾,只不过用了个高端的名字。其实理解上还是有差别,但因为现下台湾几乎与“中华民国”重叠,除了还在守着福建省政府大楼的金门,也算是有了社会共识。但对原教旨的“台独”势力而言,这种说法就难以接受了。这不仅是因为留着“中华民国”还是隐含和中国之间的关系,也让人觉得“台独”是打假球,只是一种政治工具,而非政治追求,很多时候民进党在关键一步就会踩刹车,比如民进党在修改“公投法”时,就将领土变更从中排除。

当然更重要的是,原教旨“台独”势力也在“中华民国”台湾化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话语权。民进党曾经的元老许信良曾说,蔡英文四年做大的贡献就是让“台独”泡沫化。激进“台独”理念得不到广泛支持,而所谓的“中华民国台湾”则成为了台湾社会的最大公约数。像是奉陈水扁为精神领袖的“一边一国”党,在2020年的政党票中仅获得1%的支持度。台联党已经退出政治舞台,后任的时代力量还能生存多久不得而知。原教旨“台独”不能生存,那对蔡英文也自然是多有怨言。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小婷
台湾 蔡英文 李登辉 陈水扁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李强: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西方媒体,看清你们了!”拜登“走后门”也没躲过

“TikTok只是烟雾弹,美情报机构才无时无刻不在…”

获得军援后以色列不会违反国际法?美国多部门:不可信

最后通牒?以色列放话“要么签,要么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