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青松:普京的部分动员,如何创造俄乌冲突的“新深度”

来源:观察者网

2022-10-09 08:05

万青松

万青松作者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与欧亚研究院副院长、周边中心科研主管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万青松】

10月4日,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宣布,已有20多万人通过部分动员加入俄罗斯武装力量,这部分人员将在训练完成后与已经参与作战的部队一起执行特别军事行动。这可以视为是9月21日总统普京正式宣布部分动员半个月取得的“突破性”进展,足见“动员”所能激发的俄罗斯巨大应战潜力,将不可避免地对俄乌冲突及其未来走向产生重大影响。

当地时间9月21日,俄国防部长绍伊古下达动员令。图自俄卫星社

动员的“悖论”与现实逻辑

实际上,“动员”这个话题在特别军事行动早期失利的情况下,俄罗斯国内就有不少讨论。美西方扩大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并导致4月底俄乌谈判破裂的背景下,西方也曾断定普京会在5月9日胜利日当天宣布全俄总动员,但当时并未出现这一情景。即使是8月25日普京签署法令将俄武装力量编制人数增加13.7万人背景下,包括总统发言人佩斯科夫在内的官方代表依然强调,俄罗斯没有动员计划。

之所以否认有任何动员的意图,主要原因在于:俄罗斯认为采取以合同招募的方式在全俄多个联邦主体组建营级志愿军,扩大私营军事公司的力量等替代兵员补充方式,能够将战斗强度保持在和平时期军队可以吸收伤亡的水平上,因此动员暂时是没有必要的。

但是,9月开始的乌克兰“反攻”给普京宣布动员找到了强有力的“理由”。虽然在7个月的特别军事行动中,俄罗斯以非常小的力量控制了乌克兰五分之一的领土,但9月的俄罗斯国内充满了悲观和焦虑,主要原因在于哈尔科夫战场形势的变化。

俄罗斯军事专家卡申将乌克兰在哈尔科夫的反攻称之为“一个重大的政治成功”,原因在于乌克兰的“反攻”没有实现击败俄军的主要目标,主要还是俄军方有意识的决定。他认为,撤退甚至在乌克兰发动攻势之前就开始了,乌军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而俄军打起了后卫战,掩护撤退,损失不大,尤其是避免出现俄集团军的失败和被包围的情况。

然而,不管俄军方是否有任何“实质性的”理由,哈尔科夫撤退即使没有影响到俄军继续战斗的决心,也严重损害了对指挥部的信心,其结果是俄罗斯社会的震惊和愤慨,要求将冲突升级并补充更多的资源,包括宣布动员。这使得俄罗斯领导层面临巨大的政治压力,并开始屈服于这种压力。俄罗斯对乌克兰关键基础设施进行警告性打击就是应对这种压力的证明。与此同时,乌克兰媒体曝出俄罗斯可能宣布动员的计划,但总统发言人佩斯科夫并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将其踢给俄罗斯国防部,认为这个问题属于国防部的回应范畴。这可以视为俄罗斯改变动员态度的新信号。

宣布部分动员,被认为是普京做出的一个艰难选择。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普京都公开表示不会这样做,试图维持特别军事行动的既定框架,不让大后方紧张。实际上,过去几个月里这项策略被证明是成功的;在9月11日的地方领导人选举中,“统俄党”大胜,可以被视为支持普京特别军事行动的再确认,多数精英和老百姓也认可“不动员”策略。然而,乌克兰“反攻”之下,随着与西方的对抗日益加剧,俄罗斯的当务之急是必须要保障已控制领土的防御深度和军队的补充。

普京“艰难抉择”的背后也有部分动员将导致的政治风险,尤其是在战场形势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情况下,当前的风险显然很高。俄《独立报》社论将部分动员视为总统普京四年多来做出的第二个不受其核心支持者欢迎的决定,第一个是2018年夏天宣布提高退休年龄的养老金改革。

当然,普京有意识地选择做出这一不受选民欢迎的决定,其背后的政治逻辑在于:一方面,普京很清楚特别军事行动已经影响到不少民众的态度,尤其是这场军事冲突导致的人员伤亡正越来越深入地渗透到社会的毛孔中,成为影响其行为的支配点,包括政治行为。另一方面,他也意识到与美西方的对抗中,需要充分调动社会的所有力量来保障俄罗斯“获胜”——没有部分动员,就不会取得胜利,而没有胜利就不能维持较高的支持率。因此,如果胜利在前,可以暂时牺牲目前民众对其较高的支持率,从而抵消许多后续的连锁影响。普京决定进行部分动员,实际上也是告诉民众不要心存幻想。

俄罗斯圣彼得堡市内宣传俄军士兵的标语牌 图自路透社

动员依靠的社会“根基”

普京宣布的部分动员,显然不是一个“突然”的决定,既有前期的充分准备,也有着精英和社会层面的基础。

军事动员方面,从宣布部分动员的最初几天俄国内各联邦主体的积极响应就可以看出,国防部已经为这一决定准备了很长时间,有关动员的各项组织和分配条例早已制定出来,虽然也存在一些考虑不周的问题。

政治动员方面,实际上自冲突以来,俄杜马就开始以新的动员模式开展工作,并且存在明显的分工:政府负责提出支持经济和实施反制裁措施的法案,而杜马则为特别行动及其意识形态动员提供法律支持。

从精英层面来看,早在6月29日,作为坚定支持普京的俄保守派代表、宪法法院院长佐尔金在圣彼得堡法律论坛的公开演讲中就表示,特别军事行动以来,为了赢得这场战争,西方放弃了几百年来资本主义的法律基础,首先是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原则。在这样的条件下,俄罗斯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经济现实和新的世界,需要动员民众“与疯狂的西方作斗争”。动员必须是全方位的,既有经济、政治、精神层面的,还要有法律层面。

佐尔金还特别指出这种动员要与苏联式的动员区别开来,必须成为民族团结的平台。这种团结只能建立在人民、企业和政府之间的相互信任上,而信任是建立在法律基础上的。

从政策研究界来看,有人认为动员的决定本应该更早做出。比如,普京前外交顾问卡拉加诺夫指出,西方正在乌克兰与俄罗斯进行狂热的斗争,越早明白这正是爱国战争,对俄罗斯越有利,实际上在动员方面已经拖得太久了。如果早点做出动员决定,乌克兰的冲突可能会更快地结束,许多伤亡也会避免。他呼吁应该以“第四次卫国战争”的方式,来动员社会为一场真正的大冲突做准备。

也有人认为,动员是俄罗斯重生和变革世界的唯一路径。俄外交与国防委员会主席卢基扬诺夫指出,既然俄罗斯将乌克兰问题作为一个国家安全问题来解决,同时提出恢复1991年被“侵犯”的历史正义,那么发起这场全球变革的俄罗斯也应该进行自我变革。动员(各种意义上的动员)是维持国家生存的唯一途径。普京在宣布部分动员的讲话中五次提到北约,也再次描述了俄罗斯和西方之间对抗的生存性质。对抗的前提是动员,动员既预示着团结,也表明一路走下去的决心。

从社会层面来看,普京宣布动员确实引发了俄罗斯社会激烈的反应,包括社交网络中近乎恐慌的政治性反应和社会层面的激烈争论,主要原因在于部分动员开始更大范围地影响到多数民众及其生活。不过,试图将社会焦虑和对普京的不信任转化为政治行为,目前看上去并不实际。不仅俄政府可以对这种不稳定情绪进行及时迅速地干预,杜马各党派都公开表态支持部分动员,都很难成为社会焦虑的代理人。

近期多项民调数据显示,多数俄罗斯民众依然支持普京的动员决定,其中年轻人的支持比重略低。根据FOM的民调,75%的受访者对普京的表现持积极看法。9月18日,也就是宣布部分动员之前,这个比重是80%。一周之内,对普京的信任程度从77%下降到74%。虽然这些变化是客观存在的,但很难称之为重大变化。

另一个独立研究项目Russian Field,基于9月29日至10月1日进行的电话调查显示,64%的受访者支持动员,31%的人反对。但在年轻受访者中,56%的人反对动员,而44岁以上的群体中,支持比例达到71%。

此外,还有独立研究人员与ExtremeScan联合开展的两波类似的调查也显示,在宣布部分动员的头几天,51%的人支持总统的决定。一个星期后,这一比例变为54%。显然,普京在决策时很大程度上也考虑到了社会层面的上述可能反应,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他没有丧失对精英和社会情势的正确感知。

据俄媒报道,当地时间10月8日清晨,在横跨刻赤海峡的克里米亚大桥铁路上,一节装有燃料的火车油罐车厢起火,多节货运车厢受损。图自央视新闻

动员创造的“新深度”

普京的部分动员为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创造了新的深度。这种“新深度”首先体现为对特别军事行动目标的又一次修正,也即普京首次将特别军事行动目标明确为,与西方争夺俄罗斯的历史领土、人民、文化并维护安全和主权的战争。这一目标对凝聚军队、精英和民众至关重要,实际上在过去几个月里,前线作战的军队极度缺乏这种明确的任务说明。

其次,对俄罗斯来说,30万人的军事动员,至少可以恢复军队数量上的均势。当然,考虑到动员的军队需要四到六个月的再培训,前线将逐渐感受到实质性的支持,战场的天平可能会向俄罗斯倾斜,另外也不排除俄罗斯在冬季战役开始时已经准备好转入积极的进攻行动。

再次,“新深度”显然也考虑到乌克兰和西方本身面临的诸多困境。对乌克兰而言,其面临的诸多难题并没有消失,包括军队的平均素质低下,用北约武器重新培训乌克兰军队,时间长,麻烦多;维修困难;西方提供的武器装备陈旧而零散,弹药短缺,缺乏全面的防空系统,城市不受保护,基础设施脆弱,工业被毁,经济崩溃,完全依赖西方的援助和贷款度日。

西方的“麻烦”也只会增多。未来几个月内,理论上美西方有可能向乌克兰继续提供新的装甲车和防空系统,以及增加外国雇佣军的数量。但西方的援助似乎已经捉襟见肘,经常出现公开宣布的援助物资已经在前线使用了一段时间,在耗尽武库的情况下借助舆论制造出一种继续支持的印象。北约还提出各种创造性的解决方案,例如将美国的HARM反雷达导弹与苏联的飞机整合在一起,或者将鱼叉PKM导弹部署在车辆底盘上。

虽然欧洲与美国的军事工业综合体联系在一起,但欧洲从未创建过一个单一的国防市场,且国防支出少得不成比例,甚至无法应对地方和区域冲突的挑战。欧洲的经济模式也很难在短期内重启军事装备的生产。俄军事专家的相关评估认为,西方武器供应缺口将在大约11月初至3月底/4月初出现,并成为影响战场局势走向的重要因素。

最后,“新深度”也兼顾了解决不同阶段国家任务的需求。就近期而言,部分动员让普京提高了与西方对抗的赌注。早在7月初,针对西方声称要在顿巴斯的战场上战胜俄罗斯,普京就回应“俄罗斯目前还没开始动真格”。西方公开设定的任务是12月前在政治上“击垮”俄罗斯,但拜登面临艰难的国会选举,一旦与俄罗斯对话将被视为软弱,而且目前不可能在一个半月内成功达成协议。中期选举结束后,尽管拜登可以利用剩余的资源进行谈判,但其总统地位恐将进一步下沉,而俄罗斯的赌注已经更大了。

就长期而言,很难期望这场冲突很快将会产生全球力量的重新配置。近期普京也表示,塑造一个更公平的世界秩序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卡拉加诺夫则预测,与西方的暴力对抗(但愿不是核对抗)将持续20年,直到西方冷静下来,接受其不再是世界霸主的事实,而只是人类文明的中心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而言,部分动员也只是迈出“万里长征”的最新一步。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朱敏洁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

种地要先交钱?官方再通报:镇党委副书记被免

习近平: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

驻美大使谢锋:中国不是雅典,也不是斯巴达

王毅会见柬埔寨首相洪玛奈:中国永远是最坚定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