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观察所|若前方无路,便踏出一条路:中国数据库产业迎来“哪吒时刻”

来源:观察者网

2025-03-03 08:02

心智观察所

心智观察所作者

以心智观察新质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心智观察所】

十年前,在一份高层次咨询报告中,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专家李国杰曾系统总结了核高基经验教训,并对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路径表达了如下判断:

“随着信息技术的换代,市场主导者必然发生变化。上一代的主导者是Intel、Microsoft、IBM、HP等以基础平台产品为主的大公司,新一代的主导者变成Google、Apple、Amazon、Facebook等应用技术与产品相结合的IT公司。我国发展新一代信息产业应充分发挥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网络服务公司的引领作用,还要着力培育提出创新商业模式和掌握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型公司”。

十年后的今天,李国杰预见成真。

2月26日,权威咨询机构Gartner发布了全球数据库市场最新报告,根据截至2023年末的市场数据,阿里和华为这两家中国企业再度同时跻身全球营收规模十强榜单,而全球营收增速最快的数据库厂商,则是来自中国的初创公司PingCAP。

与此同时,阿里云方面还“官宣”了另一个劲爆新闻,其PolarDB云原生数据库以堪称断崖式的领先优势,登顶TPC-C全球数据库性能及性价比排行榜,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当一个历史悠久、格局稳定、长期由单一国家玩家统治的领域,突然被中国新秀闯入顶级榜单,由此引发的震撼,大概可以用“哪吒时刻”加以形容。

尽管中国企业数据库产品营收仍与亚马逊、微软、Oracle三雄有不小的差距,在代表综合用户认知的DB-Engines排名上也“道阻且长”,但上述一系列分量十足的成绩,仍然足以令人感到,数据库产业本周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哪吒时刻”。

全球科技界,正在见证中国在基础软件领域又一场历史性突破。

这场突破,具有双重意义。

在技术侧,被誉为“数据库奥林匹克”的TPC-C榜单中,来自中国的阿里云PolarDB、腾讯TDSQL和现今独立运营的OceanBase牢牢占据前三,力压Oracle、IBM等巨头,而在商业侧,吃MySQL老本的Oracle,其市场地位也远不能同十年前相提并论,中国厂商已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一席之地。

从此,坦途已在前方。

对于未来中国数据库产业的远大前程,任何熟悉中国产业扩张模式的读者都不难想象,在这个基础软件领域可贵的“哪吒时刻”,对后来者更有意义的探讨或许是:

当曾经前方无路之时,先驱者为什么能够踏出一条路?

阿里云,无疑是一个上佳的微观案例。

早在2008年初步构想之时,阿里云创始人、今天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坚就已明确提出了IT基础设施“去IOE”的目标。

这一目标的提出,并非基于某种政策投机或者心血来潮,而是基于王坚“需求就是竞争力”这一堪称深刻的洞察。

在他看来,彼时不少分到核高基经费的软件企业,仍然停留在“人有我有”的思路中,即对标市场头部产品,尽可能逆向模仿其功能、性能,这种思维,充其量只会得到花盆里的摆设。

原因是,市场竞争中筛选出的头部产品,往往在有形的代码之外,还内嵌着通过用户交互积累的大量默会性知识,正如王坚所言:“关起门来不可能把一个产品做好,产品的发展永远是与用户交互的结果”。当技术路线、产品形态在与用户的交互中最终收敛,开始进入比拼营销与资本的阶段,此时的后来者,就已经失去了与用户进行交互学习、与技术社区共同成长的机会,一道难以逾越的铁闸已经横亘在他们面前。

在认清技术的“真相”之后依然热情倡导“去IOE”,是因为王坚看到了云计算时代的变局与机遇:

“为什么中国的云计算有可能超越美国,比美国更有竞争力,因为中国有更强劲的需求”,在如此分析的同时,王坚所给出的论据是彼时淘宝快速发展所折射的中国电子商务繁荣生态,他的判断,也很快被事实印证。

2013年,手机超越台式电脑,正式成为中国用户第一大上网终端,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2015年,阿里电商平台GMV正式超越亚马逊,登顶世界第一,正式在这个沸腾的时期,阿里、腾讯、华为数据库业务开始在全球市场排名蹿升,与新的用户生态密切互动中,他们对数据库技术的吸收消化再创新,也如同树根般越扎越深。

时至今日,以创造新世界纪录的PolarDB为例,其创新已经进入数据库技术无人区,通过软硬件深入结合、单机性能优化等方式,突破了单集群管理瓶颈,是世界上第1个基于RDMA的千台物理机数据库集群,支持大规模横向扩展,单集群可管理100PB级数据,最高扩展至数千个计算节点。

当技术突破与随之而来的成本体系刷新之后,市场格局犹如春日的坚冰,融化已只是时间问题。

中国数据库产业的整体崛起,已经在重构全球竞争格局。在金融、政务、能源等传统数据库产品优势领域,国产数据库已实现规模化替代,而在前沿领域,以PingCAP为代表,更是已经涌现出构建自己先发优势的新星,一个极富活力的产业生态正在形成。

回顾数据库这一领域从“老大难”到“新希望”的转变,阿里云、华为等厂商抓住了全球数据库技术与市场生态转型的窗口期,将数据库与新基础设施、新应用场景深度整合,创造出了自己的差异化优势。当国际厂商还在将传统数据库"搬运"上云时,中国团队已基于云的特性重新设计数据库,这种代际差成为突围的关键。

更多今天依然在苦苦追寻突围之路的细分技术领域中,中国产业人或许也同样应该细细思量:需求的蓝海在哪里?

这场数据库产业的突围实践,不仅是中国基础软件发展史一块里程碑,更是新一轮科技革命中"中国路径"的生动写照。它证明在信息产业核心领域,中国企业完全有能力通过与应用沃土结合的持续创新,实现从跟随到引领的跨越。

面向未来,中国数据库厂商仍然需要一步一步完成从技术能力向市场地位的长征,在标准制定、生态培养、全球化布局上持续投入。毕竟,真正的科技自立自强,不仅要能在性能榜单上摘金夺银,更要能构建具有全球辐射力的技术体系和产业生态。这条路或许漫长,但哪吒时刻的光芒,已然照亮了中国基础软件通向终点的清晰道路。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李昊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人人都想制造业回流美国,但没多少人想自己下工厂”

“如果处理不当,还有比美国衰退更可怕的事情”

回过味了?“不该抗中,是时候‘去美国风险’”

美业界“喊疼”:请中方“收回成命”

朝令夕改!“没人知道特朗普五天后的规定是啥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