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托利亚:从基督教传说到共产主义运动,和平鸽如何深入人心?

来源:观察者网

2022-04-29 07:58

伊斯托利亚

伊斯托利亚作者

古典学研究者,自由文史撰稿人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伊斯托利亚】

2022虽还没过去一半,但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尤其在目睹俄乌冲突引发的世界变局之后,人们对于和平的向往,愈发强烈。

今年,日本艺术家奈良美智开启了在上海的首次个展。熟悉当代艺术的朋友们或许有所了解——20世纪90年代中期,他的作品曾在全世界展览。2000年,日本虽然经历了十年经济低迷期,但是国民生产总值位居全球第二。他回到日本时,恰逢日本出现了所谓“伊邪那美经济景气”期,全球对日本流行文化的兴趣激增。于是,作为艺术家的奈良美智更是备受追捧,他笔下富有个性的小女孩也越来越受欢迎。

奈良美智的作品(网络资料图)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上海展出的奈良美智画作手稿中经常出现一个由一竖、反转V字和圆形组成的标志,即大家所熟知的“反战标志”。

或许国内青少年对于这一标志的了解更多来源于韩国明星权志龙创立的潮牌,PEACEMINUSONE(和平减一)。其创作灵感确实来自这一和平标志,只不过右侧的斜杠被删去,Peace Minus One的标语也代表了心向往和平,差一步终究难以到达的缺憾。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行人穿着带有这一残破和平标志,或残缺一瓣小雏菊的衣物饰品。这一标志背后的内涵及历史上和平标志的流变,其实很值得一说。

“和平减一”标志(网络资料图)

潮牌背后的和平标志

这个被运用于潮牌的符号最早是由杰拉尔德霍尔托姆(Gerald Herbert Holtom)为英国核裁军运动设计的,其中一竖与反转V字分别代表旗语中的字母“N”与“D”,即Nuclear(核)与Disarmament (裁军)的首字母。

根据另一种说法,这一标志代表着一个高度符号化的的人类,面对一个充满武器的世界,双臂无助地向下伸展,而封闭的圆圈象征着整个地球。霍尔托姆引用了弗朗西斯科·戈雅的《1808 年五月三日》作为解释:我很绝望,深深的绝望,我画了自己,一个绝望的人的代表,手掌向外向下伸出,就像戈雅在行刑队前的农民一样。

网络资料图

杰拉尔德霍尔托姆设计的反核符号并不是最开始就广泛流行并成为和平标志的,甚至流行之初还有专人作文加以诋毁,认为这一标志“细思极恐”、“是尼禄的十字架”,掰开了揉碎了之后从中读出了纳粹和反人类的含义。霍尔托姆对此不加一言,更是在这一标志进入市场,创造了巨量的社会财富之后,仍旧一辈子都没有为这一标志申请专利。

标志只是符号,其内涵是被符号接受者,也就是我们普通人赋予的,和平标志的反战与和平意味也是在不断的实践中一次次得到深化的。马丁路德就曾使用这个符号。越南战争期间,无数反对战争的抗议者也以该符号作为彰显自己立场的标志。不仅仅是参与战争的士兵,文艺界的人士也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反战诉求。

1969年8月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堪称人们表达和平诉求的高潮,大约50万反战人士到场参加,众多重量级大腕比如亨德里克斯(Jimi Hendrix)、詹尼斯·乔普林(Janis Joplin)等等都参加了这场音乐节,而和平标志也随着嬉皮士音乐的发展得到了广泛传播。

音乐节的宣传海报(网络资料图)

在1960年代中后期发生至1968年达到高峰的一场由左翼学生和民权运动分子共同发起的反战、反官僚精英的全世界范围内的抗议活动——也就是所谓的六八事件中,和平标志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自此之后,原先的反核标志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不仅仅被用来反核,反战争,也被用于反对社会不公和种族歧视,逐渐演变成了现在大家熟知的和平和反战标志。

在无数场合中,反战标志都曾经反复出现。2011年12月,最后一批英美部队离开伊拉克,而这个国家却并没有因此换来和平。反对英美入侵伊拉克的人们,曾经在布达佩斯,用人墙的方式组成和平标志的图案。

在复活节,欧洲很多国家都会举行游行活动,和平标志更是经常出现的符号。

和平标志也曾经因为不同原因有所创新。2015年11月巴黎遭遇恐袭,来自不同国家的一百多人当场遇难。抗议和悼念死者的人们将艾菲尔铁塔和和平标志合并在一起,这张富有冲击力的图片传遍了世界各个角落,唤起了全世界人民对恐怖袭击事件的愤慨与谴责,以及对逝者的同情。

法国平面设计师让·朱利安的作品,当时迅速走红网络,在线下,人们也在广泛绘制。

2017年G20峰会期间,一位德国农民也曾经使用特殊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世界和平的诉求,他巧妙地在自己的农田中地完成了这幅反对战争期望和平的图案。


历史上的和平标志

事实上,和平标志古已有之。在古希腊和罗马,橄榄枝花环或月桂花环是授予为城邦或者国家做出贡献公民的最高奖项之一。岁月流逝,橄榄枝也一直是奥运会最高奖项的重要标志,具有象征和平的作用。

罗马诗人维吉尔(公元前70-10年)也曾经将橄榄与和平联系在一起。他在《埃涅阿斯纪》中就曾经提及埃涅阿斯手持橄榄枝,站在船尾的高处,祈求和平的故事。不仅仅是文人,整个罗马都将橄榄枝作为和平的标志,这从当时发行的钱币中可见一斑。公元七十到七一年的一个维斯帕先四德拉克马银币上,和平女神厄瑞涅的右手就握著倒转的橄榄枝。

网络资料图

这种在钱币上以橄榄枝作为和平标志的行为一直延续到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比如当时英国的硬币上都以长矛和橄榄枝分别作为战争和和平的象征。

美国独立战争前夕,英美关系恶化,战争一触即发,莱克星顿枪声迫在眉睫。1775 年1月,《伦敦杂志》的扉页刊登了一幅象征和平的版画,和平女神从圣殿的云中降下,为美国和不列颠带来了橄榄枝,同年7月,美国也通过了“橄榄枝请愿书”,希望避免与英国发生全面战争,虽然对和平的呼吁并不是此次生效,但是橄榄枝作为和平的标志似乎是当时西方世界的共识。

《伦敦杂志》1775年扉页

另一个与和平息息相关的意象是鸽子,和平鸽的叫法便来源于此。使用鸽子作为和平的象征,起源于早期的基督徒,他们通常在坟墓上描绘鸽子的形象,因为在新约圣经中,鸽子是耶稣受洗时降在耶稣身上的圣灵。

世界上大多数的广场都会养鸽子,人群所至,鸽子随风而起,时时提醒游客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和平鸽更是盛会不可缺少的形象之一。

而这两种和平意象后来经常同时出现,橄榄枝总是由鸽子携带,这源于圣经中的故事。《旧约·创世纪》记载,上古洪水泛滥,诺亚方舟保留着人类仅存的果实,诺亚于困顿之时,从方舟上放出一只鸽子,让它去观测洪水是否退尽。后来,上帝让鸽子衔回橄榄枝,示意洪水已经退尽,希望尚存人间。诺亚知道洪水已开始退去,和平与安全就要重返人世。自此之后,和平鸽与橄榄枝紧密结合在了一起。

和平鸽深入人心

起初,这种使用方式仍具有宗教含义,仅在基督教内部广泛流行。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给鸽子赋予了圣灵之意,更是将之局限在基督教的使用范畴之内,真正令这种意向走向世界的是另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毕加索。

世界人民和平大会于1952年12月12日至20日在奥地利的维也纳举行,这次会上通过了《世界人民和平大会宣言》和《致五大国政府书》。宣言提到,应该立即停止朝鲜战争、禁止使用细菌战、反对任何国家建立军事基地,绝对禁止核武器并组织裁军谈判,必须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和地位以及其他相关议题。

网络资料图

会议手册的封面便是毕加索绘制的和平鸽图案,此次会议基本内容也被翻译成中文,和平鸽不再只有基督教语境中的希望意象,更添政治意象,当时智利的著名诗人聂鲁达把它叫做“和平鸽”。由此,鸽子才被正式公认为和平的象征,成为和平运动和共产党理想的象征,并被用于当时的共产主义示威活动。

1990年在我国举行的亚运会等盛会的开幕式上,都有数万羽美丽的鸽子迎空飞翔,象征了我国和世界人民向往和平、友谊团结的美好愿望。

2019年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7万羽和平鸽展翅高飞;前段时间的冬奥会开幕式上,千万雪花,竞相开放,最让人记忆深刻的也是那两只掉队和引路的小鸽子。

这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雪花”环节(2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尕 摄

和平鸽也好,和平标志也好,虽然流行的时间不同,但是都代表了艰难时代中,人类对和平的追求,哪种标志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取决于艺术家的创作,流行文化的诠释和普罗大众的接受程度,形式虽有差异,但是内核从未改变。

细细观之,世界上不同文化,不同时期都产生过形式不一的反战和平标志,比如中国的汉字“和”、V字手势、白罂粟、断枪标志和日本的千纸鹤等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承载了人类对和平的热忱。

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期望是人类共通的感受,政治家和文人试着用复杂的文字和理论表达这种反思,而经由艺术家创作的高度符号化的标志最能承载这种认知,不论反战或和平的标志到底是什么,其中蕴含着的对和平的期望是不变的。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吴立群
意象 和平鸽 文化共识 传播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军赖在这儿无所事事,美官员还颐指气使威胁我”

美宣布对华加征关税,商务部:将采取坚决措施

绍伊古转岗出人意料,普京“把战时经济精英都用上了”

“类人速度”新模型来了,AI进入《她》时代?

空有雄心?电力需求激增,美国“已忘记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