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咏幻:如何控制防疫的经济代价?日本给出的教训是……

来源:观察者网

2022-03-15 07:50

月咏幻

月咏幻作者

日本流行文化观察者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月咏幻】

逐步升级的封控措施、不断筛查出的无症状感染者……眼下,国内的新一轮疫情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每当此时,舆论场上总不免要讨论这些问题:动态清零模式具有可持续性吗?人类如何以最小的代价与病毒共存?如何在抗疫过程中保经济?

不仅是中国,每一个承受疫情之苦的国家都在探索这些问题。我们的邻国日本也是如此。尽管中日两国在此前的抗疫战中交出了截然不同的答卷,但以日本为镜鉴,我们仍能在某些持续纠结的问题上获得一些启发。

日本网友:我们需要留学生!

自从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日本的防疫政策一直在反复横跳:放松,有点不太行了就紧抓,眼看效果很好,快消灭病毒了,再放松,拉经济……无限循环。

整套防疫政策缺乏通盘的考虑,在“放松了救经济”和“抓紧了防疫情”之间不断反复,没有一以贯之的施政思路。

而最近,这套循环又回来了。2022年3月3日,日本政府宣布允许7000名外国人入境,且要求充分利用航班的空位,尽量优先把留学生放进来。这个“愿景”甚至后续扩展成:要在5月底前让所有想要入境日本的留学生都进来。

相关报道

要知道在2月18日时,政策也仅仅只允许1800人入境,在短短半个月后就变成了7000,这说明政府内部承受了来自社会的巨大压力——再不开放,经济就顶不住啦。而这次开放更像是彻底的躺平:我不管了,我守不住感染,但是我要守住经济。

对于这件事,许多日本网民也一改之前“逢中必反”的态度,纷纷表示:出来留学不是听听课就好,而是最好需要亲身在那个国家体验过那边的生活。

但另一边,感染数却根本降不下来。

进入2022年之后,日本的疫情就开始像脱缰的野马一样难以约束。1月16日,日本全国新增感染人数突破2.5万例。同时,日本确认了全国首例奥密克戎死亡病例。就在中国人过完春节的2月2日,日本全国每日新增感染人数接近10万人,东京的单日感染数达到了2万人以上。此后,感染量一直持续在很高的数字上。

事态如此严重,日本政府也还是保持“稳坐”状态。据悉也是因为重症患者并没有像2021年初的时候一样数量夸张,且考虑到重症病床仍旧有接纳的空间,所以官方认为还没到施行“紧急事态宣言”的地步。

东京都的官员认为重症病床使用率超过50%就应该考虑宣言,可岸田文雄认为要慎重再慎重。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之前东京的重症病床使用率已经一度超过40%,但仍旧需要再继续观望。

而眼下,截至3月9日,东京都的重症病床使用率达到了31.7%。

岸田刚上台时那么强势,直接临时“闭关锁国”,就为了防奥密克戎。如今这么小心谨慎,甚至是还想继续放更多的人进来,或许也是因为他当时需要再稳定一些支持率,而现在无论是感染还是经济都压不住了,出于无奈,只能先保住一端了。

难以推进的第三针,不断扩大的感染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他们对于奥密克戎倒没有完全掉以轻心。根据之前英国披露的数据,奥密克戎的病死率并不高。在60岁以下的人群中,如果患者不接种疫苗,奥密克戎的病死率是0.03%,与季节性流感差不多; 80岁以上的老人如果不接种疫苗,则奥密克戎导致的病死率是21.54%,如果接种三针疫苗,这个病死率会降到很低。

同样的,日本2月下旬时点的奥密克戎死亡率是0.13%。而经常在日本被用来提起比较的流感,死亡率约为0.006~0.018%,即使是包括了关联性死亡,也仅为0.01~0.052%。于是,接种疫苗,尤其是接种第三针加强针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截至3月1日,日本第三针的接种率约为20%。根据朝日新闻的消息,专家普遍表示以这种接种水平,并不能够抑制住眼下的流行感染。但日本的这个接种问题非常令人疑惑,从宣布第三针的政策到现在开始落地,究竟要间隔多久才能接种第三针,这件事情一直在变化。

国内的说法是6个月,但是日本居然有N种说法。究其原因,正是因为奥密克戎的感染性太强,政府不得不尽量让更多的人尽早接种,于是只能“朝令夕改”。

据2021年11月的报道,厚生劳动省的方针是两次接种后间隔约8个月再打第三针。但后来发现间隔时间长了的话,疫苗效果会减弱,就把时间换成了6个月。此后还有摇摆。

从2022年1月开始,医务人员和养老系统相关人员都按照6个月的时间间隔来打,2月开始高龄人群可以打,条件是间隔7个月。但是3月开始,高龄人群又变成间隔6个月,而64岁以下的人群都是7个月……乍一看是不是有些迷糊?或许只能认真看三遍,核实自己属于哪个人群,才能明白自己究竟要什么时候才可以接种第三针。

在这个情况下,不仅是普通人的生活受到影响,电视台等传媒单位也非常困扰。作为终极方案,电视台已经把出场艺人分为好几个组,分别待机。哪怕有一个组感染了,其他组也可以作为备选方案出场。

可即便如此,也依旧难以控制突发状况。不同年龄的主持人和艺人接连中招,各类偶像和演员,乃至“阿宅们”熟悉的声优也都悉数中招了。光是知名声优就有花江夏树、佐藤利奈、诹访部顺一、齐藤壮马、伊东健人、佐藤拓也等。

每个粉丝社区几乎天天都处在担惊受怕的状态中,生怕自家爱豆哪天不小心就也染上了病毒。

此前,知名女星石原里美染病,引发众多中日粉丝担忧。

美军回避感染责任,防疫和经济已经双输

北京冬奥会落下帷幕后,日本政府针对参加冬奥的日本选手给出的隔离方针是:原本规定入境人员需要7天隔离,但现在允许这些从中国回来的选手能够在不接触他人的前提下独自进行日常训练。

这一点虽然明面上是针对这些选手今后继续去其他国家比赛的需求,但明眼人都能发现,对日本而言,来自中国的奥运选手根本不是什么危险的外来感染源。毕竟,驻日美军已经不顾日本反对,直接跳过了相关人员出入日本时的感染检查手续了!

相关报道

根据NHK的报道,美军已经彻底和日本政府摊牌,直接表示根本没必要查明美军是否对“驻军区域附近的感染加剧”承担责任,因为“查明了责任也没有什么益处”。他们甚至还认为,奥密克戎的感染力太强,全世界都在感染,连南极都有病例,那还有什么必要查明呢……

但根据过往历史,每波疫情都基本上是从冲绳开始出现一个小高峰,这种巧合恐怕难说与冲绳大量的美军毫无关系。

在美国完全放弃防疫的这两年中,日本已经在难以维持平衡的独木桥上挣扎了很久。原本按照日本人极为自觉的卫生习惯,或许日本政府原本的佛系抗疫政策能够起到不小的效果,但就是奥密克戎被驻日美军随意地带进带出,给日本带来了极大的风险。日本目前并没有办法针对这件事情作出任何反制,甚至只能在默默接受的前提下,让更多的留学生和外国人进来。

或许这就是当下日本无可奈何的现实:哪怕是付出了经济的代价,试图在日本国内防疫,也阻止不了美军源源不断地往日本带病毒。持续这样下去的话经济和防疫就要双输,不如直接躺平了吧!

日本这两年的抗疫,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从新冠疫情爆发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两年。日本这种宏观动态调整——水多加面、面多加水、反反复复放松和收紧的政策,实在难说取得了什么好效果。当然,有美军在这里,日本无论用什么政策最终都难逃一身病的状态。

而国内虽然总是有观点在质疑说动态清零对经济的影响很大,但客观上造成影响的区域在执行层面上却能够缩得很小,使得整体保持稳健状态。相对日本这种要么全国减少营业,要么直接建议个别行业停摆的围堵方式,我们的代价要小得多。

根据内阁府的数据,2021年这个上下反复的曲线基本也可以理解为是紧急事态宣言反反复复的“杰作”。为了奥运,为了一时的经济效果,日本时时刻刻只能看眼下,无法确立一个明确的方针。在经济和抗疫这一层面上,日本的教训告诉我们,必须要设定好经济和疫情的优先级,需要想清楚究竟要优先保什么。

到目前为止,中国以动态清零的方式,牺牲了出现病例区域一部分人的行动自由,但保住了整体,让全国不至于停摆。欧美则以民众生命的代价获得了“与新冠共存”的“安稳”。唯独日本还是在摇摆纠结,想着“既要又要”,实则又没有兼顾二者的能力。

对于第三针,也是如此,我们可以看到日本在2月之前其实并没开始大量接种。

不妨做一个计算:日本全国整体大约是去年6月、7月才开始接种第二针,其他人慢慢跟进,一直到12月左右才基本接种完毕。也就是说,如果一开始就坚决按照第二针接种后6个月就可以来安排第三针,或许就可以在去年12月开始,到今年6月左右完成第三针的普及。

可现实和理论对比,因为种种纠结、种种考虑,日本前前后后损失了差不多2个月的疫苗接种窗口期。而这或许就是导致日本从2月开始感染人数疯狂增加的原因。如果在充分考虑后,按照最快的方式来推进疫苗接种,或许就有机会避免这一波暴增,对于经济造成的负面外部性也不至于暴露成系统性风险,更不需要逼迫日本政府在3月用如此极端的政策来把留学生“塞进”日本。

新冠疫情对各国治理体系的最大考验就是,能不能基于责任和科学,坚持自己的政策——为了保护人民的安全,对于愿意付出的代价,也是做好了觉悟的,而不是稍微取得一点效果的时候就又想着能不能把牺牲的经济代价再赶紧捞回来。这种小家子气的方式是无法真正治理好疫情的。有时候,还会适得其反……当然,在控制疫情之后,如何科学、精准、及时地推动复工复产,让大家的生活尽快恢复正常,则是另一道考题。

最后,希望疫情快点过去,早日让中日两国人民再次自由来往。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吴立群
日本 防疫 经济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布林肯来华谈的怎么样?是否不虚此行?

“看看,这就是美国的警察”

习近平会见布林肯:中美应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伤害

“宁愿关闭在美业务也不卖”

王毅见布林肯,对美方提出三个“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