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卓群:生死由主——莱希之死与伊朗烈士丧葬文化

来源:观察者网

2024-05-23 08:58

赵卓群

赵卓群作者

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第一位伊朗音乐女性研究者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赵卓群】

5月19日,伊朗总统莱希在出席伊朗与阿塞拜疆边境大坝落成仪式返回大不里士途中,遭遇恶劣天气,直升机坠毁,莱希总统不幸罹难。

伊朗官方随后公布了盛大而密集的国葬安排,莱希总统的一生异常忙碌,甚至包括此番葬礼——由原本公布的四场仪式也增加到了五场。

5月22日,在伊朗德黑兰,人们参加为总统莱希及其随行人员举行的悼念活动。(图自新华社)

5月21日,首场葬礼在大不里士举行,中午飞机载着其灵柩起飞,4点到达圣城库姆,随后举行第二场仪式。紧接着灵柩转移至德黑兰伊玛目霍梅尼清真寺,22日则由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在德黑兰大学为其举行祈祷仪式,灵柩供德黑兰民众瞻仰。

由于莱希在伊朗专家会议中是南呼罗珊省的代表,故23日上午增加了南呼罗珊省比尔詹德的仪式,下午回到出生地圣城马什哈德,在当地著名的伊马姆清真寺举行最后的葬礼。莱希的安葬地计划设在第八伊玛目礼萨的陵墓旁——这是唯一葬于伊朗境内的伊玛目。这一切,都彰显着伊朗官方对其地位和贡献的高度肯定。

马什哈德伊玛目礼萨圣陵

一般来说,什叶派穆斯林的葬仪从死者下葬起,可持续长达一年,期间亲属通过各种仪式和施舍来纪念逝去的亲人。

下葬后第三天举行葬礼,时间地点以张贴告示形式通知亲朋(现在该告示一般发在Ins等社交媒体)。葬礼在死者家中或清真寺举行,仪式地点设有灵堂和丧礼桌。桌上铺特殊桌布,以白花、蜡烛、《古兰经》等装点,并摆放招待客人的枣子和点心。死者亲属则在门口排成一排,对前来吊唁的客人表达感谢。

伊朗丧礼桌

葬礼在诵读《古兰经》中开始,通常念诵纪念复活日相关经文,此时将回顾死者生平,随后神职人员背诵劝诫性诗歌表达对生命的尊重。接下来是悼词部分,一般为“卡尔巴拉”事件中的诗句。部分葬仪中也使用乃依笛和手鼓演奏代替悼词,此时可能念诵鲁米诗歌。

仪式结束后,设有晚宴招待客人。当然,莱希总统的葬礼不同于普通民众。这几乎是最高规格的国丧。

据伊朗媒体介绍,莱希有先知默罕默德的血统,年仅20岁便成为首批进入司法系统的年轻教士,后陆续担任德黑兰检察官、伊朗监察总局负责人、伊朗司法部门第一副部长、伊朗总检察长等。

2016年,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任命莱希为伊玛目礼萨圣地监护人,并于2019年担任伊朗司法总监。尽管莱希在2017年选举中败给了鲁哈尼,但依然于2020-2021大选中成功当选总统。这些经历足以见得他是最高领袖有意栽培的、纵横政教司法的跨界领导人。

尽管伊朗国内对莱希“杀伐果断”的强硬做派褒贬不一,但确实有不少民众流下真实的泪水。21日第一场葬礼设在大不里士,葬礼开始前广场已聚集了大批前来悼念的民众,广场上挂起了黑旗,人们默念《古兰经》哀悼。

莱希的岳父阿亚图拉艾哈迈德·阿拉穆赫迪首先在大不里士参加了女婿的告别仪式,他是霍拉桑拉扎维省领袖代表、圣城马什哈德周五聚礼领拜人,现年79岁,正经历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临近仪式开始,大不里士的广场上已挤满了数以千计前来默哀的民众,他们翘首等待着总统的棺木。

笔者注意到,广场上已立起一块挂着9位遇难者照片的牌子,上面赫然写着永别“沙希德”(烈士)。事实上,“沙希德”(shahīd)原意是殉道者,是死后可以直通天堂的人,指为安拉的道而牺牲自己的人。(广为人知的圣城“马什哈德”(mashahad)就与“沙希德”一词息息相关,指殉道地。)

图自伊媒直播画面

在伊斯兰革命和两伊战争后,“沙希德”一词在伊朗社会中延伸出新概念,它被用来定义战争中死去的烈士。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法律中也较为明确地规定了哪些人可以算作烈士,比如在战争中被国家敌人杀害的人、为战斗清除雷区丧生的人、战争期间在作战地区因自然或非自然原因死亡的人,等等。

莱希一行罹难尽管不属于上述范畴,但同属“为国捐躯”,故也被冠以“烈士”。烈士家属享有使用国家基础设施、财政资源和经济机会的特权。这些特权,在高考等教育领域,也是有相关配额的。

殉道者的下葬仪式也与普通人有所不同。根据伊斯兰教规定,他们不需进行下葬前“清洗”和“裹尸”步骤。据伊朗朋友介绍,伊朗的丧葬文化与中国有相似之处,也有类似“头七”的讲究,并在死后第40日立碑。

这些仪式在现代社会几经简化,但仍有一些特殊的步骤。尤其是下葬前对死者的清洗告别。朋友给我发来一个视频,这部分仪式在一个被称为“mordeh shūrkhāna”的专门场所里进行。只见一位男性死者半裸躺在一个台子上,工作人员举着水管为其清洗身体,与此同时,亲朋好友一个接一个地走过去亲吻遗体告别,或是后背或是面颊,最后遗体身裹被称为“kafan”的白布下葬。而殉道者则不需要这个固定流程,他们可能原本也没有身体可以清洗——比如那些战死的人,早已捐躯沙场。

作为中国人,我对莱希总统的突然罹难唏嘘不已,但伊朗朋友却看得很淡:“你不觉得这是最好的归宿吗?都是真主的意愿。”

想来确乎如此。从政治身份层面看,莱希死在为国家工作的路上,是尽职的总统;从伊斯兰教义层面看,他是直入天堂的殉道者;从归真方式看,其与什叶派所尊崇的十二伊玛目如出一辙,十一位死于意外——他们或被毒杀或战死;从遇难日期来看,那日正逢宗教纪念日——第八伊玛目礼萨的诞辰。

生于圣城,葬于圣城;来自真主,回归真主。在什叶派穆斯林看来,这或者也是一场遗憾中的完美吧。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李泠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沙特麦加酷热难耐,“至少900名朝觐者死亡”

“金砖有潜力抗衡西方”,又一国申请加群

她退出马科斯内阁,“菲两大政治家族或将对决”

欧盟以为中国赶不上,现在却想用关税胁迫中企分享技术

学界关注:中国这份“历史性成果”,用英文还是中文?